書蟲說歷史 作品

公孫瓚的妥協是有多麼無奈

 冀州失利的公孫瓚帶著人回幽州了,不過此時的幽州牧還是劉虞,這兩個仇人在一起,誰也不放心誰。還是劉虞先動手了,派了十萬人去打公孫瓚,這是想一口氣滅了公孫瓚,可惜打架這種事情要天賦,除了袁紹,公孫瓚沒真正輸過。劉虞死了,從他想要發兵時,死亡就是註定的,你出身再好,拼命的時候也沒用。

 幽州落在公孫瓚手上,他知道很多人不服,劉虞還是很得士子人心的。所以他重用平民,算命的、賣布的都用起來,以來對抗士族。

 劉虞的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等人,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起兵反抗公孫瓚,他們召集烏丸、鮮卑等胡族,得到幾萬人。

 後來袁紹又派麴義、劉和來幫鮮于輔,公孫瓚連戰失利,後來相持了一年多,等到麴義他們沒吃的了,公孫瓚才得以打跑他們。這個時候,整個幽州大部分地方都公開反抗公孫瓚,一時之間他陷入了迷茫。

 從帶兵開始,他就是打胡族,保衛幽州百姓,多少次死裡逃生,多少戰友死在胡人刀下,現在居然是胡人和幽州人一起對抗他。

 他迷茫了,開始懷疑自己,最終選擇逃避。他退到易京,在城外挖滿塹壕,城內築造高臺,裡面積蓄了三百萬斛糧食。他決定想不明白就不想了,也不打了,所有人回來種地,關起門來過日子。等外面打完了,安定了,他再出來。

 在袁紹圍城之時,是誰來救他的?黑山張燕,這個曾經被公孫瓚追著打的山大王,帶著十萬人來救他了。雖然因為情報失誤,最終沒能完成內外夾擊,公孫瓚也自殺了,但張燕能來,說明了不是公孫瓚沒朋友,只是那些有身份的人不願意認他這個朋友。

 我們都從年輕時的意氣風發走來,懷揣著夢想一路前往,試過很多辦法,為了成功拼盡全力。我們享受成功的喜悅,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而興奮,為人生的第一個十萬、百萬而激動,為人生的第一套房子而轉輾反側。

 但當我們被誤解時,被嘲笑時,被身邊人排斥時,當我們突然失去意義時,可能就是選擇逃避,把頭一埋,你們看不到我。其實人一旦失去了鬥志,等待他的不會是奇蹟,只能是死亡。

 公孫瓚的死,可能是必然的。那個時代不允許他這樣的人存在,更不允許撇開士族去立山頭,他能一直成功,但不允許失敗。他有自己認知的侷限性,沒有人為他指路,也沒有人教他做事,始終在被動接受一切,被動的反擊,直到死亡。

 一個人要成功好難,一個普通人要成功更難。有幸生在一個好的時代,儘管黑色灰色始終存在,但終究多了包容,多了些機遇,這樣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