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懟天懟地”的易學大師,算到了自己的一生嗎?

 虞翻,三國時東吳會稽人,父親是日南太守虞歆,妥妥的官二代。大家都說虞翻這個人又狂又直,有點缺根筋的感覺,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反正他覺得要說就必須說。

 可他自己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恃才不傲物,是文人應該有的風骨,秉性剛正,直言不諱才是真豪傑,如果真有什麼,那就是身在亂世,明主難得。

 書讀的多,不是會變傻,而是不願意聰明。虞翻能夠成為後世公認的易學大師,是靠實打實的才學,但他就屬於不願意聰明的這類人。

 會稽太守王朗知道虞翻的才能,算是他的伯樂,虞翻就是在他的手上當上功曹的。這個王朗就是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罵死的那個,實際上人家還是很厲害的。

 虞翻父親過世,回家治喪。這期間孫策領兵攻打會稽,江東猛虎出則傷人,虞翻知道王朗肯定搞不過,不顧守孝三年的規矩,脫掉孝衣就去找王朗,希望能夠勸他避敵鋒芒,可惜未能如願。

 王朗戰敗,逃亡海上,很多人選擇投降孫策,虞翻沒有。

 跟著王朗很可能會死,虞翻跟了,一路漂泊護衛王朗直到侯官城。侯官縣縣令害怕接納王朗會招孫策報復,拒絕他們入城,又是虞翻去說服縣令,王朗才有了落腳之地。

 王朗感激虞翻的護衛,但知道他還有孝在身,而且老母尚在,要他回老家去。虞翻先盡忠,後盡孝,當時傳為美談。

 讀書人講風骨,但不是不辨是非,不知善惡,迂腐難耐,虞翻就是如此。

 孫策聽說虞翻回家,用朋友的禮儀和他相交,親自來到他家中拜訪,將他請出山來,仍然委以功曹之職。

 當時天下混亂,江東之地沒有什麼英雄比得上孫策,想要江東安穩,還得靠他,虞翻清楚這點,也願意出山輔佐他。

 孫策性情豁達,勇猛豪邁,但是不夠沉穩,經常外出遊獵,身邊護衛經常跟不上他,大家為此都很憂慮。

 只有虞翻主動規勸。虞翻說白龍化魚被漁夫豫且抓住,白帝之子私自化蛇出遊被劉邦斬殺,勸孫策要更加謹慎,可孫策年輕好動,又對自己的武功比較自信,始終不聽勸,最後被許貢門客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