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從司馬懿家族用關係網編織出一個帝國,看到了什麼

 同時善於結交,也是司馬懿結網的關鍵。蔣濟、高柔、王觀,這三個人都是和司馬懿同朝為官的重臣,按理說可能還有些利益衝突,司馬懿看的明白,衝突沒有,經營結交是肯定的。

 高柔出身陳留高氏,也是名門之後,蔣濟從年輕時就是司馬懿的好友,司馬懿提攜王觀入朝。在高平陵之變中,高柔幫司馬懿佔據了曹爽軍營,王觀幫司馬懿佔據曹羲軍營,蔣濟則是直接和司馬懿聯手迎接曹芳回城,還寫信勸降曹爽。

 司馬懿最厲害的政治投資就是結交了劉放和孫資,這兩個人不簡單,共掌曹氏機要,是曹家最核心的核心,司馬懿居然通過分功等方式,讓他們偏向於司馬氏。

 魏明帝託孤,原本想託於燕王曹宇等人,就是劉放、孫資二人從中勸阻和操作,最後大權落於曹爽和司馬懿。

 可以說沒有對劉放和孫資和投資,已經外放的司馬懿就沒機會迴歸中樞,也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司馬氏的政治網已經趨於完美了。

 同鄉網

 司馬氏居住在河內郡溫縣,河內歸屬司隸,下轄18個縣,不管是政治地位,還是軍事地位都很高,特別是靠近都城,有著獨特的區域優勢,這裡也出了不少對司馬氏重要的人物。

 楊俊受業於大儒邊讓,在當時頗有名聲,擔任過南陽太守,結交天下士子。但他最出名的是品評人物,漢代有這個習慣,誰好誰差,不是靠考試分數,靠別人品評。

 曹操為了讓許劭評論他,是各種死纏爛打,最後得到那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才滿意而去。

 楊俊毫不吝嗇的品評司馬家人,讓他們名聲在外。司馬朗早年成名,楊俊說他堂兄司馬芝“雖夙望不及朗,實理但有優耳”,說年輕的司馬懿“非常之人也”,這廣告一打,司馬家的地位又高了點。

 最後曹丕要殺楊俊,司馬懿力救不得,除了曹植的原因,也有剷除羽翼的意思。

 崔琰,師從漢末大儒鄭玄,聲名在外。他是清河人,但經常在河內,和司馬朗關係很好,他怎麼對司馬朗說司馬懿的?“子之弟,聰哲明允,剛斷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這評價可真高,司馬懿的名聲一下又上個檔次。

 司馬家能想辦法和清河崔氏這樣的大家族交好,並讓崔琰出面為司馬子弟打廣告,中間功夫沒少花啊。

 荀緯,河內人,幹過太子庶子,深受曹丕喜愛,官至散騎常侍,和司馬懿交情很好。

 王象,曹丕手下的秘書監,心腹。王象是楊俊一手帶起來的,相當於兒子一樣的人物。最後與司馬懿一起救楊俊未果,傷心而死。身為曹丕的秘書監,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資料,對司馬懿的幫助很大。

 常林,河內郡溫縣人,司馬懿正宗同鄉。常林是曹魏的老人,功績顯著,到明帝繼位時已經成為光祿大夫,司馬懿拿他刷過德行,常林對這位老鄉也是傾力相助。

 山濤,河內人,“竹林七賢”之一,司馬懿的親戚,什麼親後面再細說,山濤的名聲很大,在晉代魏的過程中出過大力,鎮守鄴城,監視曹魏宗室的就是他,後官至司徒。

 趙諮,河內人,明識漢家典籍,見識過人,官到魏太常。趙家與司馬家是世交。當年司馬朗避禍黎陽,願意跟隨他一起的,就只有趙諮。

 同鄉網有很多天然成分,但也是要經營維護的,拜訪走動,予人方面就是予己方便,共贏互利。我們經常說溫州、莆田、福清在外面發展好,團結很重要。

 姻親網

 司馬氏通過姻親,讓自己的關係網徹底起飛,再也沒人能制約他們了。

 司馬氏追求事功,做事看重收益怎麼樣。給兒子們找老婆,司馬防是認真的,但確實士族中的地位擺在那裡,門當戶對之下,得不到大族的認可,但他也拐著彎往上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