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他的一個眼神就讓司馬懿心驚肉跳,為何沒能阻止“三馬食槽”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集體叛離,姓蜀了。朝堂上那些大佬們都覺得拿諸葛亮沒辦法,曹叡不覺得。他認為諸葛亮靠山防守,拿他沒辦法,他現在居然主動跑出來,還佔著三個郡,那他就得派人防守,陣線前提了,收拾起來就簡單了。

 他讓曹真帶著關西的部隊一起壓上去,讓張郃從街亭進攻,結果馬謖被張郃收拾了,諸葛亮也被曹真拿捏,不得不退回漢中,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又重新姓魏了。

 後來鮮卑人步度根和軻比能聯合反叛,幷州刺史畢軌想要出兵平亂,曹叡沒同意,他料到步度根只是被軻比能誘導,不會真想反,出兵就是逼得他反。但他詔書送到的時候,畢軌已經出兵了。最後果然如曹叡想的那樣,兩個鮮卑首領一起反了,畢軌自己又搞不定,還是曹叡讓秦朗帶人搞定的。

 司馬懿最得意的兩場戰鬥,其實都有曹叡的影子。

 司馬懿和諸葛亮對陣渭水,曹叡對司馬懿說,只要堅守不出門,諸葛亮進不來,到後面吃又吃不飽,肯定要撤退,一退你就追著打,必然會大勝。

 可惜司馬懿落實堅守沒問題,追擊的時候就差點意思,也有人講他是養寇自重,誰知道呢。

 司馬懿平定遼東,走之前和曹叡有過對話,通過對話他相信司馬懿肯定能贏。當時大家都想減少去遼東的兵力,認為去一趟太遠,各類保障很難,代價太大,曹叡堅持發兵四萬,保證司馬懿有足夠的力量。如果沒有曹叡的堅持,司馬懿平定遼東,可能也沒問題,但時間上就不好說了。

 懂軍事的曹叡並不是司馬懿最怕的,他最怕的是曹叡的政治敏銳力。

 大家對曹叡的評價有好有壞,有人說他徵調民夫,大修宮殿,說他皇宮佳麗過萬,淫亂傷身,所以早死。

 曹叡死後,是養子曹芳繼位,那他後宮佳麗過萬,兒子呢?兒子有,都死了。我們也許可以反過來想,兒子都死了,更想要生,後宮佳麗就越來越多,因為心態崩了。

 曹叡不是濫情的人,他和毛皇后感情很好,雖然後面又賜死了她,但原因真不是移情別戀。

 曹叡自己生了三個兒子,清河王曹冏,繁陽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全死了,夭折。

 三個小皇子,應該是百般呵護,但生一個死一個,確實對曹叡很打擊,也讓他看到了陰謀,為什麼曹芳都是偷偷養,大了點才擺在明面上呢?曹叡在防人,防的就是世族,是司馬懿。

 曹真、曹休死後,宗室力量變弱,世族力量增強,但曹叡自認為一切都在掌握,他也確實掌握住了。不過他還是做了防備和改變,司馬懿一直在外任職遠離朝廷,而且能影響的只有西邊的軍隊,如果一直這樣,他是沒機會做什麼的。

 曹叡最厲害的是看到的宗室的重要性。曹丕為了防止宗室做大,對所有同根的宗室管的很死,手下沒兵,不能離開封地,還有人監視,出個王府都得考慮半天,其實就是當豬養著。曹叡知道這樣下去,宗室羸弱,沒人對抗世家。

 曹真死後,輔政大臣中的兩個曹姓都沒了,他意識到危機,下詔允許藩王和公侯帶一個嫡子入朝,這是政策鬆綁,也是信號,更是藉機考察宗室能力。要知道這些人上一次入朝還是十二年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