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他的一個眼神就讓司馬懿心驚肉跳,為何沒能阻止“三馬食槽”

 第二年,他更是明確下詔,說諸侯王是王室的屏障,把所有的諸侯王都改成了以郡為封地,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地位。

 這一招不僅讓司馬懿感到害怕,整個世家都清楚的知道,當宗室王爺們手中掌握了實權之後,世家註定只能成為依附了。可惜曹叡時間太短,他也沒想到自己會突然病重然後去世,這個天資聰穎的皇帝是驕傲和自負的,他相信自己。

 曹叡病重,讓人非常不理解的是關於輔政大臣的選擇,為什麼會選擇相對能力差的曹爽和一直提防不讓入朝的司馬懿?也許我們錯怪曹叡了。

 曹叡病重的時候,親點了五個人輔政,分別是:曹宇、夏侯獻、曹爽、曹肇和秦朗。排在首位的曹宇,他叔叔,而且是關係特別好的那種,其他幾人都是自己人,秦朗也是曹操的繼子,一直受曹叡重用的。

 我們看看這套人馬,應該來說很穩固,而且絕對能保證不出問題。有人說曹宇是自己覺得能力不行,不想幹主動辭職,扯淡呢,不想幹為什麼前面會幹?而且就算曹宇不幹,其他四個人呢?為什麼一個都沒了。而且曹叡殺伐果斷,怎麼可能在輔政人員安排上,變來變去,還變化這麼大呢。

 這中間關鍵的人物有兩個,劉放和孫資,這兩個人是世家的臥底,為司馬懿工作的,看看後面司馬懿給他們的待遇就知道的,我都懷疑皇子們的死,都可能是他們兩個人參與進來的。

 劉放和孫資共掌機要,就是核心秘書,連詔書都是他們寫的,蓋章這種事情也是常幹,就這樣兩個人出問題了。

 根據記載,知道曹叡的輔政人選後,他們兩個就急了,但是曹宇天天在皇帝身邊,他們找不到辦法。後來終於等到曹宇有事要做,不在皇帝身邊了,他們就各種汙衊,最終說服病重的曹叡放棄原有名單,採用了他們推薦的曹爽和司馬懿。

 書上說曹叡病的太厲害,沒力氣,手握筆都不行,詔書是這兩個人握著曹叡手寫的,寫完一蓋章馬上拿出去,把曹宇他們調出去了,還無詔不得返回。

 為什麼這麼急,按道理曹叡病重,就算曹宇他們要走,來看看再走也是應該的。我想就是這裡面有問題,甚至曹爽都有問題,他沒辦法拒絕首輔的誘惑。

 也許病重的曹叡根本沒有同意,最後司馬懿急衝衝進宮,又有誰知道具體的呢?彌留之際的曹叡,還硬撐到司馬懿回來,託孤好了,再馬上去死,演戲都不敢這麼演。我寧願相信,司馬懿回來,送了他最後一程。

 為什麼加上曹爽?總得有個姓曹的,不然誰信呢?我們看看曹爽後面的表現,就知道他是有問題的。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就算了,他還不顧勸阻,中斷了曹叡想恢復宗室權力的打算,後面繼續採取高壓。

 在高平陵之變,輕易投降司馬懿,真的就靠一封信、兩個人就信了?或許只有一起做過壞事的人,才覺得有把握不會死吧。

 可惜了曹叡,如果再給他些時間,不是說曹魏就能怎麼樣,至少司馬懿翻不起來任何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