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呂不韋有所為

 只是他身上戾氣太重,不知道是好是壞。

 子楚死的時候,把贏政交給我,讓他稱我仲父,我知道這麼大一個秦國,子楚最相信的只能是我。

 作為仲父,我責無旁貸地教他。作為丞相,我義無反顧地輔佐他。

 想要和得到中間,隔著的是做到,要做到滅六國,就得有壓倒一切的力量,不只是軍事,還有經濟。

 簡單的說,就是修水利而富農,重工商而富國,招賢能而大治,募良將而興兵,善言辭而據大義。就是全方位發展,得感謝商君打下的基礎,秦國的行動力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一聲號令,四方雲動。

 後來我滅了東周,東周不滅,大秦就無法名正言順。

 都說我好名聲,召集了幾千門客,是學那戰國四公子。以我大秦丞相,秦王仲父之名,還需要靠養門客賺名聲嗎?

 有人說我自身沒讀過幾年書,還非得編《呂氏春秋》,卻不知我深意。文化的力量,是真正影響和改變一個社會走向的力量,說高大點就是文化的較量和吞噬。

 秦王雄才偉略,我相信他一定能一統天下,只是我肯定看不到那天了,這樣一位睥睨六國的君王,怎麼會允許有我這個仲父的存在啊,我知道的。

 什麼嫪毐,什麼舊貴族,什麼六國。這世上沒人可以影響他,只希望這部集我畢生心血的書,能夠時時提醒他,慢慢改變他。

 世人苦戰久矣,大一統勢在必行,但當天下合一之時,還是要“兼儒墨,合名法”,實行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讓萬民休養生息。

 《呂氏春秋》裡,有我要說的所有話,有大秦春秋萬世的秘密。

 我的時間差不多了,看著王座上的這個男人,想起十多年前他的豪言壯語,我就是喝毒酒心裡也是舒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