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殺神白起,開啟“清理”模式的兵家傳人

 我是殺神白起,秦國武安君,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武廟十哲之一,兵家傳人。嚴格來說我不是秦人,是楚人,楚平王太子羋建是我先祖。

 有人說兵家最喜歡亂世,亂世才是兵家的盛世,但我們兵家最高的榮譽卻是終結亂世。

 到底是人決定時代的走向,還是時代選擇了人,眾說紛紜,但我覺得應該是時代選擇了的人,讓他們推動歷史巨輪緩緩向前。

 從秦昭襄王讓我以左庶長取代向壽攻打韓國,我就開始了戰鬥永無止境,人生不設上限的旅程。

 公元前293年,韓魏以及東周聯軍扼守崤函,想要阻止秦國東進。已經升任左更的我,帶著人先打敗東周軍,然後與韓、魏兩國聯軍在伊闕對峙。

 縱觀歷史,就會發現七國之戰,往往贏也贏得不暢快,輸也輸得不心疼,稍微緩一下,又恢復過來。和演戲差不多,往往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我想改變這種格局,我不是嗜殺,但知道只有以殺方能止殺。所以對待敵人,我就一個辦法,殺光。

 韓軍主將暴鳶和魏軍主將公孫喜,誰都不想打第一場,這種聯軍還不如不聯。

 我避實擊虛,以少量兵力鉗制韓軍,集中主要人馬猛攻魏軍。

 魏軍沒有想到我會主動進攻,倉促之下形成不了抵抗,公孫喜被我抓了。韓軍不知道是被嚇傻了還是想保全自己,行動遲緩,而且翼側暴露,我一個衝鋒,他們不戰自潰。

 這一戰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攻佔伊闕,攻下五城。這一戰,韓材士、魏武卒基本上是廢了,他們跑來獻地求和。這一戰也自打出了我白起的威名,算我正式和六國發張名片。

 打輸了就求和,他們想多了。土地還是自己打下的更好,所以我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我也因功任國尉。

 王說想徹底打通向東出出的路,所以已經升任大良造的我,又帶著人去打魏國,誰叫魏國擋在前面呢。

 這一打,大小六十一座,全部姓秦。後來又拿下韓國宛城,魏國河內,趙國光狼城,也算是我雨露均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