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3章 ——白起

 [白起——人屠、戰國四大名將、殺神、武廟十哲。 

 戰國死傷兩百萬,白起自己佔一半。 

 教員曾經評價白起:“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嬴政望著天幕:是啊,武安君,若是留給朕多好! 

 而六國貴族則發自內心的顫抖,顫抖之餘還氣憤不已!!! 

 殺我們那麼多人,還能被後人稱讚! 

 沒天理啦!沒人性啦! 

 [白起,對他家族兩種說法。 

 一說是秦國王室公子白的後人。 

 一說是楚平王太子羋建的嫡系後裔, 

 羋姓,白氏,名起。 

 又稱公孫起。 

 公孫是氏,春秋時期,當時各諸侯國的君主通常由嫡長子繼承,即位的君主之前被稱為太子,其他兒子則被稱為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則是公孫。 

 這些公孫的後代中有些人以自己的身份為姓,稱為公孫氏。 

 我們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白起是公室的後代,至於具體是楚國還是秦國,沒有更多史料,在史書中也記載不一。 

 當然我們現在通常認為他應該是楚國公室的後代。 

 但在白起出生的時候,他家屬於已經落魄了。 

 平頭百姓一個,不過人家起碼是個寒門。 

 寒門,你得先有門,要麼你家以前是個貴族落魄了。 

 要麼你是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也可以叫庶族。 

 這才能被稱為寒門。 

 不然你回到過去最多算個流氓,請注意,這個流氓不是我們今天罵一個人色狼的意思。 

 流:是像水一樣流動,無立足之處的意思。 

 引證:先秦《詩·小雅·小弁》: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氓:古代指的是“民”的意思。 

 引證:東漢《說文解字》:氓,民也。 

 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居無定所的流浪者。 

 回到過去,你得有自己的地有份工作。不然還真就得老實當流氓。] 

 孔子眉頭緊鎖,後世對流氓的意義和今完全大不相同,那我所言之語,所宣揚之王道、周禮又成了什麼樣? 

 後人說儒家自宋便連我也認不出來,莫不是已改我本意? 

 “夫子,您怎麼了?” 

 “無事,只是在想後人可還知我所求天下大同為何?” 

 “應是知的,畢竟他們連一個人的姓氏來源都要考證。” 

 “我非說這天幕後人,是我儒家後人可還知我本意?可還在行教化天下?可還在行王道?” 

 宰予很想說儒家後人必以行王道,行教化,以求天下大同,可想著這後人開場說的,後世儒家怕得把夫子氣活過來,還是默默閉了嘴,不再言語。 

 [白起的早期經歷不明, 

 第一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中是秦昭王十三年即公元前 294 年。 

 魏冉舉薦他代替老將向壽攻打韓國重鎮新城。這是他第一次獨立統兵出征。 

 這是戰國大魔王的第一次出場。 

 魏冉:羋月的異父弟。 

 他的母親原先是楚王的妃子向氏,生下羋月、羋戎之後,被王后陷害被趕出了宮,然後遇到一個姓魏也可能是魏氏的人,然後生下了魏冉。 

 至於魏冉父親具體叫什麼,史料並沒有記載,向氏和他怎麼相識生下孩子,也沒有記載。 

 所以才有現在編劇的發揮平臺,編的那叫一個曲折離奇,迴腸蕩氣,不堪入目。] 

 “夫子,迴腸蕩氣好像是夸人的吧?不堪入目是罵人的吧? 

 還能這樣用嗎?不是說後世人人都讀書的嗎?” 

 “習慣了,就好了,他連君臣之情都能講成君王養外嬖,他要有一天說我我都不覺得奇怪。” 

 作者注:外嬖,男寵的意思。 

 [新城不是一個小目標,但被他一舉攻克。 

 但韓魏兩國集結了 24 萬聯軍,企圖以兩倍以上的兵力優勢消滅白起所部秦軍。 

 畢竟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靠運氣打下了新城,那我靠人多壓死你,沒問題吧? 

 嗯,換個人可能沒問題,可是這是白起,六國的噩夢。 

 如果換作其他秦軍將領,可能會採取避其鋒芒的策略,等待關中援兵到來後,再跟敵軍交戰。 

 可是他是白起,主打的就是一個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