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3章 ——白起

 反而主動跟人多勢眾的敵軍在伊闕要塞對峙。 

 畢竟六國合縱可從來沒成功過。 

 唯一一次合縱成功,還是秦國主導的。 

 齊湣王他的歷史評價咱們不過多說,你就想六國對秦國有多恨? 

 結果合縱一次沒成,齊湣王以一己之力,讓其他五國放下成見,由秦國主導合縱也要乾死他! 

 你就自己想想這個人得差到哪裡去?] 

 剛剛和諸侯會盟完的齊桓公姜小白看著管仲說道:“仲父,這這這,實在是有些難以想象了,若我留遺詔,後世子孫不可讓其登位,可否?” 

 管仲只是回了句:“周公所定之周禮,諸侯可還遵守嗎?” 

 姜小白也是明白了過來,留啥都沒用,唉! 

 [而不出意外的,這次兩國聯合,也是各懷鬼胎,都等著對方先衝鋒,然後再慢悠悠的去分功勞。 

 白起心說,我可也是有火眼金睛的人,一眼就看出你們兩國不是人。 

 來人啊,你們去纏住韓軍,我親自帶隊,去把魏軍幹掉。 

 畢竟柿子挑軟的捏嘛。沒錯,魏軍這時候很弱,比韓軍還弱。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天下無敵的魏武卒了。 

 白起一個衝鋒就沖垮了聯軍,而後整個秦軍就負責割首級,畢竟敵人的首級就是軍功,就是土地,就是爵位。這可都是錢啊! 

 此戰白起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而後攻佔伊闕,俘虜魏將犀武也稱公孫喜,攻下五城。 

 額,沒錯,又是一個公孫,不過人家是姬姓,周天子家親戚。 

 而白起僅用了不到十二萬軍隊,連韓魏聯軍一半都沒有。 

 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說哪位將軍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那莫不過於白起。 

 教員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戰爭應該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畢竟像你們以前那樣,打一仗,打的差不多就談判,然後割地,軍隊該回家的回家,人還在,想打發兵器又是一支軍隊。 

 你們這統一不知道得哪天去。 

 白起雖然從來沒有這樣總結過,但他就是這樣做的,管你三七二十一,打仗就是要全殲你。幹掉你的青壯年勞動力,讓你起碼二十年緩不過來。] 

 “李斯,我記得這後人說這教員有幾次了吧,每次這教員所說之話,總是那麼言簡意賅,卻又蘊涵大道理,可這實在不像個人名?” 

 “或是後人也表尊敬,所用尊稱。 

 一如我等稱呼陛下是也。” 

 [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升任大良造的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請記住大良造這個爵位,這是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最高爵位。 

 至於我們所熟悉的二十等軍功爵制,即在十六級大良造之後還有十七級為駟車庶長,十八級為大庶長,十九級為關內侯,二十級為徹侯。 

 這是秦始皇時候的事了。 

 而博主查閱發現史料有記載獲得秦國大良造爵位的一共有三人,商鞅,公孫衍,白起。 

 商鞅是史書記載的秦國第一個獲得封君稱號的非宗室大臣,而白起是秦人中第一個由大良造獲得封君稱號的非宗室武將。 

 ]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魏冉、白起又率軍攻取魏國河內的六十一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攻打趙國,斬首三萬,奪取代地的光狼城。] 

 [而後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倒黴催的楚國被秦國看上了。 

 更倒黴的是帶兵的是白起。 

 要說楚國為什麼被盯上,一句話,謝寶慶啊謝寶慶,你惹李雲龍幹嗎? 

 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說的是趙國的大名人藺相如,如何挫敗了秦國的花招,保護國寶和氏璧平安回到趙國的故事。 

 忘記了的朋友很明顯是一條九漏魚,建議重新看看初中語文書。 

 畢竟當初全文默寫並背誦。 

 當然,我們讀的時候書上只寫了前半段,而後半段秦昭襄王雖然沒有殺藺相如,馬上就以此為藉口對趙國發動了總攻,並且拿下了幾座城池,殺了幾萬趙國人。恰恰在這個時候,楚襄王忽然發神經,準備對秦國動手,把趙國解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