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9章 ——李信之敗

 “等他們玩吧,演一會兒,你就裝作氣消的樣子,標兒就該停手了。” 

 ———————————— 

 [而李信也經過這一戰,走入了嬴政的心頭。 

 為什麼不是視線? 

 很簡單,前一年滅趙時候,李信就跟王翦打配合,一舉滅趙。 

 滅趙時候嬴政覺得這小子還不錯,可以培養培養。 

 這滅燕時候,咦,這小子可以啊,不用培養直接用! 

 這燕逃往遼東,隨便派點兵追殺就行,韓趙魏都被滅了,整個北方都已經橫掃了。 

 這該收拾楚國了,那這該派誰領軍? 

 嬴政先是問王翦,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王翦那也是不含糊直接說,起碼六十萬。 

 別看咱們總說什麼百萬大軍,這數字很虛,一般都是加上輔兵,運糧的民夫,然後再翻個倍,有的不要臉的翻幾倍也不是沒有。 

 據推算,嬴政一統天下之後全國人口在兩千萬左右,此時還未一統,被滅的還未歸心,秦國能夠動員的人口應該大致在八百萬至一千萬左右,就算秦國是舉國皆兵,拋開老人、孩子、女人。 

 六十萬大軍,基本上接近秦國的總軍隊了,畢竟你咸陽要有留守的軍隊吧,剛剛征服的土地要留軍隊吧,邊疆要留軍隊防守吧。 

 剩下還有沒有六十萬可能都是個問題。 

 且不說軍隊夠不夠的問題,既然王翦說要六十萬,那咱們就認為肯定是夠的! 

 但是六十萬軍隊裡面人吃馬嚼的,這耗費的糧食將是天文數字,一旦開戰,那又成了另一個長平之戰,舉全國之力。 

 也不怪嬴政不滿意王翦回答,打趙國都沒這麼費勁,打楚國怎麼就需要這麼多人了? 

 再說了,你不當家,你就負責打打打,寡人每天還要操心糧食、後勤補給。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嬴政這晃來晃去的思索,咦,李信不是也在嗎? 

 “小李將軍,你覺得打楚國多少兵馬夠?” 

 李信也是年輕氣盛,年輕人永遠都是那麼熱血、自信、充滿朝氣。 

 “大王,二十萬就夠了,我肯定弄死楚王,我有九種方式弄死他,足足九種!” 

 李信的自信也感染了嬴政,畢竟同是少年,都是那麼熱血。 

 畢竟白起打趙國用了幾十萬才在長平慘勝,但是打楚國,用了幾萬就把楚國打的遷都沒了。 

 好小子,我當初一眼就看出你是能幹大事的人,滅楚就你了。 

 而王翦也是很懂,秦王有新歡了,我這舊愛還是體面退場吧。 

 隨即稱病回家養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活脫脫一個深閨怨婦。 

 哼,嬴政,你個臭男人,就喜歡年輕帥氣的。 

 哼,老有老的好,老的會疼人!] 

 “陛下,臣從未這樣說過,也從未這樣說過啊,請陛下明查。”王翦是能夠想到後人這說話不著邊際,自己肯定跑不了被言語戲弄一番,可你哪怕往龍陽之好說也行啊,這可是背後誹謗君王的大罪,我只想安心退休領養老金啊,天幕害我。 

 “老將軍,不必如此,這後人說話不是一開始就是不著邊際,誇大其詞的嘛,將軍為我大秦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朕怎會因後人戲弄之語怪罪將軍。” 

 不是,陛下,你這咬牙切齒的,確定沒怪罪我? 

 嬴政也是看到了王翦的小眼神,迅速收緊牙關,面帶微笑,正想轉頭叫蒙恬給老將軍拿件大衣來,以安王翦之心,免得這老將軍胡思亂想。 

 “蒙恬,你怎麼又離朕那麼遠?” 

 “不是啊,陛下,我一直在這裡,沒有動啊!” 

 “朕記得朕是不是和你說過,不準離朕一丈遠! 

 你要欺君,還是要謀反?” 

 蒙恬那是一個健步就過來,距離卡的剛剛一丈,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陛下,剛才您與老將軍談話,臣怕打擾到你們! 

 請陛下賜罪!” 

 “去把我那件大衣取來給老將軍披上,這天氣涼,莫讓老將軍感染了風寒。” 

 蒙恬那是一下就跑起來了,連回話都忘了。 

 蒙恬:哇,大衣哎,陛下穿過的哎,賜給老將軍,這要沒事,誰信啊? 

 不過這後人也說陛下喜歡年輕帥氣的,我要不要找個機會給陛下說說,把我派出去打匈奴吧。 

 畢竟我也很年輕很帥氣啊,陛下要是用強? 

 我反抗是欺君,不反抗對不起列祖列宗啊。 

 ———————————— 

 [雖然我們都知道李信後來輸了,但其實人家真沒啥大問題,二十萬秦軍滅楚還真是手拿把掐,那為什麼輸了呢? 

 讓我們把視線調回 

 秦王政二十一年 公元前226年 

 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小事,第一件事在《史記.秦皇本紀》裡面只有三個字:新鄭反。 

 而根據眾多史料以及權威人士的猜測,這場反叛是由韓國貴族掀起的一場為了復國的叛亂,但請注意韓王應該是沒有參與的,畢竟受太子丹刺激,這些被滅國的王是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嬴政把韓王囚禁在了陳縣。 

 韓王應該是沒有這個能力在被囚禁的情況下還組織一場叛亂。 

 而猜測這場叛亂很快平定,而無辜又不太無辜的韓王,成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他沒有參與,可為了震懾天下人心,韓王直接被處死,也是有夠倒黴。 

 當然有一種很小眾的推測,是韓王先死了,貴族才開始叛亂。] 

 而此時還被囚禁在陳縣的韓王——安。 

 連忙向身旁監視自己的士兵說道:“快,快,快,幫我帶信給秦王,我是真沒參與啊! 

 各位大哥,你們可都得給我作證啊,我如廁時候你們都有人看著我,我從來沒有往外面傳遞過消息啊,我是個好人啊,那群造反的都是叛逆,不是我韓國的,我要開除他們國籍,求求你們幫我給秦王帶句話吧,饒我一命吧。” 

 而士兵只是冷冷看著這所謂的韓王,天生貴種,嘖,原來也怕死? 

 和我們村頭的王二好像沒啥區別,好像還不如王二,王二當年被砍頭時候還說“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嘖嘖嘖,貴族原來是這樣的啊? 

 [而第二件事,也只有一句話, 

 昌平君徙於郢。 

 還記得我們最開始說的秦國相邦有一段時間的史料完全是空白的嗎? 

 現在可以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底,呂不韋死後接任相邦的就是昌平君。 

 咱們直接上史料。 

 唐代史學家司馬貞的《史記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