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20章 ——王翦滅楚

 歷史彷彿就是一場輪迴。 

 而後蒙武領兵攻略淮北之地,王翦帶兵直擊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而關於項燕的結局,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司馬遷先生,您老家是隻管記,一點不考慮學歷史的後輩。 

 《史記·項羽本紀》《史記·六國年表》《史記·楚世家》《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些裡面記載死在蘄南之戰,也就是渦河那場決戰。 

 而《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又記載: 

 項燕在負芻被俘後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繼續作戰,死於秦王政二十四年。 

 而我們現在編寫的《中國通史》及蘇教版《史記選修》用的是第二種說法! 

 而總有人說項燕也是背了滅亡的鍋,可項燕有錯嗎?沒錯啊,國力不如耗不起那就只有逼戰。 

 楚王有錯嗎?也沒有,全國大軍都在項燕手上,哪怕就是完全信任項燕,可楚國也沒有那麼多糧食能夠陪秦國耗下去。 

 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你要是國家有巨大優勢,同時還有一位靠譜將軍時候那就應該穩紮穩打,和敵人打消耗戰,只要開戰,已經有九成勝算。 

 當然,這個說法必須把冠軍侯霍去病拋開,不是誰都能夠就糧於敵的! 

 而王翦的光芒總是被白起遮住,人們提起秦一統天下的功臣,白起是那個種樹的,王翦是那個摘桃子的。 

 不過拾柒不和大家爭論誰功勞大這個話題,這屬於是一個無解的話題,你把白起和王翦復活拉出來,讓他們自己說的話,網友們都不會認的,只會說:“你是白起,你懂什麼武安君?” 

 手動狗頭保命,我可沒說書友們,書友們都是帥氣睿智的化身。 

 而我們換個角度來討論一個話題。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句話應該都知道吧。 

 有人說這不廢話嗎?帶兵那肯定越多越好啊,給我六十萬我也能滅楚! 

 有些人一家五口人出去旅遊都手忙腳亂的。 

 你把這個數字加個零,五十個人出去旅遊,讓你安排好,你行嗎? 

 那再加兩個零,五千個,你能保證安排的妥妥當當嗎? 

 那我們現在來代入王翦視角,看一看帶著六十萬大軍出去要考慮些什麼? 

 一:六十萬人的吃喝拉撒。 

 二:衣物、藥品、宿營地、水源地。 

 三:讓士兵不要無聊的沒事做,不鬧事,不要某些方面飢渴,畢竟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當兵當久了,看著母豬都覺得它眉清目秀。萬一忍不住了,對著身邊的人就來一發,這還打啥楚國啊,打泰國吧。 

 四:對士兵的操練、保證士氣高漲不會低落、保持戰鬥力,隨時說開戰,那拿起刀就能衝出去砍人。 

 五:攻擊時的站位組織,如何追擊、防禦,陣型如何安排。 

 畢竟我想諸位不會天真的認為,兩軍交戰就像某小遊戲,一排一排往前走,前面的砍死了才能輪到後面上吧? 

 而如果讓我去到王翦的位置上領這六十萬大軍伐楚,那大概率會出現以下情況。 

 一、戰鬥力打折,打不過楚軍。咦,不敢想,太丟人了,連楚軍都沒打過。 

 二、傳染病死一半人,被楚軍追殺,或者乾脆我都直接死於傳染病。 

 三、炸營、營嘯死於亂軍踩踏,或者士兵直接譁變,反手就把我做了。 

 咦,這還不如張飛,我這直接都譁變了。 

 說到張飛,順帶一提古代軍隊管理制度,基本上打、斬是很經常用的。 

 要震懾住人,畏威而不畏德。 

 但這個度把握的好那就是王翦韓信們這一類,把握不好就是張飛這類。 

 而張飛之死就沒有關羽關二爺那樣讓人可惜了。 

 歷史大多評價:張飛暴而無恩。 

 而我們喜歡張飛是劉關張的兄弟之情,但對於張飛之死,博主不做評價。 

 而現在只剩下一個齊國,嬴政就可以完成歷代秦王未成之大業,一統天下!] 

 ps:附錄關於項燕之死的史書原文,不喜歡的書友們可以直接跳過啦。 

 祝大家晚安、好夢。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史記·項羽本紀》: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史記·六國年表》:二十三年,王翦、蒙武擊破楚軍,殺其將項燕。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虜其王負芻。秦滅楚。 

 《史記·楚世家》: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殺將軍項燕。 

 五年,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負芻,滅楚名為郡雲。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