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8章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草包

 感謝“苫小牧的北港火山”“喜歡紅樹霖”“逍遙春秋笑長生”幾位大佬的打賞。。 

 拾柒一章存稿都沒啦,都是一些半成品,加更先欠著週末還,爭取週末爆更。 

 ps:本書快三十萬字了,收穫了第一個一星差評,說我洗白朱元璋…… 

 我合計著我並沒有洗白的意思啊,我只是說藩王政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教員曾經教導我們:不要看到好的就認為全好,看到壞的就認為全壞。 

 本卷為“永樂卷”,講述的是朱棣的故事,所以關於藩王政策的好壞兩面性肯定要留到“洪武卷”去寫。 

 沒想到收穫了差評,如果是因為我的表達問題、文筆問題讓大家看的不爽,這裡給各位書友誠懇道歉,對不起。 

 ———— 

 【而在正式開始介紹靖難之役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三個人和一個政策以及一道詔書。】 

 【人是李景隆、姚廣孝、方孝孺。】 

 【政策是建文新政。】 

 【詔書是皇明祖訓。】 

 【方便大家對靖難之役中的有些問題理解的更清楚。】 

 【噹噹噹,首先登場的是大明初代戰神——李景隆。】 

 【但他真的是個草包嗎?】 

 【李景隆,生卒年不詳,小字九江,盱眙人,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兒子,也是朱元璋的外甥,後來又被朱元璋收為養子。 

 換句話說李景隆是朱棣的表侄,若是按養子來算那就是侄子。 

 李景隆和朱允炆是一輩的。】 

 【個人認為明史對李景隆肯定是有抹黑成分,具體為什麼我們最後來說,現在先介紹一下靖難之役之前的李景隆。】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景隆,小字九江。讀書通典故。 

 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 

 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太祖數目屬之。 

 十九年襲爵,屢出練軍湖廣、陝西、河南,市馬西番。進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說李景隆少年時期喜歡讀書,熟通理論。 

 人長得也很帥氣,和屏幕前的各位一樣帥氣。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去世,洪武十九年李景隆繼承曹國公的爵位被老朱送出去歷練。 

 洪武二十年,馮勝平遼戰役,李景隆、常茂、鄧鎮三個淮西二代勳貴從軍出征。 

 隨後又去湖北安陸負責操練兵馬,隨後從湖廣到陝西又到河南在這三地也是負責操練。 

 湖廣地形複雜,陝西地域遼闊明朝初年人口稀少。 

 在兩個地形完全不同的地方能夠把兵練好,草包應該辦不到吧?】 

 【當然會有朋友說,人家勳貴就是去混資歷,走過場鍍金身的。 

 請你看看這個時候的皇帝是誰,那可是是朱元璋。 

 李景隆雖然也可以喊朱元璋一聲爺爺,可他叫李景隆又不叫朱雄英,老朱眼裡可容不得沙子。 

 何況即便是老朱兒子孫子也是嚴格要求,雖然九大塞王大多人品不怎麼樣,可人家打仗還行。 

 其他那些沒能力的兒子大多就是封個地方有富貴就行。 

 能夠被老朱重用的人,別管人品怎麼樣,起碼某些方面很強。】 

 【其次肯定還會有朋友說,不就是帶兵操練嗎? 

 不就是搞理論?這方面趙括可是李景隆的祖師爺。】 

 …… 

 東周 長平 

 被關押著的趙括沒想到講千年之後的朝代都還能扯上自己…… 

 沒完了是吧? 

 合著我就是個負面典型? 

 一千多年過去了,你們把我忘了好不好…… 

 這嬴稷白起也是,反正歷史上都坑殺過我們一次…… 

 這次你直接殺了我不行嗎? 

 還請周天子封我為代王!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 

 那個人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我雖然打仗不行,可我不會叛國,死了這條心吧!!! 

 不過這手下人也不知道哪裡學的手段?前天扮狐狸叫,昨天從河裡挖個石人出來。 

 今天又說天氣冷,要給我加件衣服。 

 白起快殺了寡人吧,不然寡人可就真的要登基了。 

 —— 

 【軍演雖然我很想用我們現代來解釋,比如我國也是很多年沒有經歷戰爭,平時只是訓練加上演習。 

 當然大家肯定不承認,說這能一樣嗎? 

 一個是勳貴訓練封建士兵,一個是人民子弟兵。 

 好,那我們先跳過這個話題,接著講。】 

 …… 

 各朝農人有些不確定的向村裡最有文化的長者問道:“這人民子弟兵應該是字面意思吧? 

 是我理解那個意思嗎? 

 自古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 

 真的會有這樣的軍隊存在嗎?” 

 …… 

 【李景隆隨後負責與西番的茶馬互市一事。 

 茶馬互市有很大的油水,最開始負責的駙馬歐陽倫。 

 這是個賭徒,只賭了兩次。 

 第一次,賭朱元璋發現不了他貪汙。 

 第二次,賭即便被發現,朱元璋看在女兒面上也能留他一命。 

 很不幸,十賭九輸,直接被誅殺。 

 而這個時候需要一個能夠震懾住各方勢力,又能夠控制自己貪慾的人去做。 

 朱元璋選擇了李景隆,隨後李景隆親臨貿易口岸積石關並題詩一首 

 《題積石》: 

 駐馬看山望眼寬,九秋月色燦晴巒。 

 黃河水急湍聲壯,積石關深樹影寒。 

 雁度邊城天共遠,鹿眼芳草雪初幹。 

 五雲路歸知何處?猶向西風獨倚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