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1章 所謂新政

 感謝“頭髮疏了還未禿”大佬的打賞。 

 祝您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 

 【有人說如果沒有朱棣靖難成功,朱允炆勝利了,那明朝多半二世而亡。】 

 【這個說法雖然稍微有些極端,但也不失為客觀評價。】 

 【博主認為不一定會二世而亡,但一定會淪落成為南宋一般。】 

 【如果在二世而亡和成為南宋之間二選一。】 

 【我寧願二世而亡。】 

 【南宋讓我記住的是被冤殺的岳飛。】 

 【是崖山海戰殉國的十萬軍民。】 

 【是不停賠錢的南宋朝廷。】 

 【如果北宋還能用起落落起落落來形容。】 

 【南宋就是落落落落落,瓦塔西瓦。】 

 不巧的是昏迷的趙光義剛好被太醫救醒,不過他可能寧願自己沒醒過來。 

 剛醒過來又聽到後輩講宋朝…… 

 沒有其他的負面典型可講嗎? 

 就逮著大宋一直講,你知不知道你每提一句大宋,我要挨多少毒打? 

 我寧願直接被皇兄打死,太折磨人了。 

 皇兄明明可以直接殺了我,為什麼要這麼折磨我,又不關我事。 

 後世兒孫不爭氣能怪到我頭上嗎?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剛吩咐光祿寺大量採購大蒜,並命令朱標一日三餐,每餐都要吃一斤大蒜。 

 別管炒、炸、煮,反正光祿寺的廚師要做的可口,不然就砍腦袋。 

 朱標是既喜又愁。 

 喜的是感謝張騫帶回胡蒜,這東西可能能救自己一命。 

 愁的是這大蒜味道太重了,一天三斤…… 

 莫說女眷了,怕是女鬼來了都得繞路走…… 

 說文解字素指白色、本色,如今又可延伸為本來、原有之義。 

 這大蒜素是不是指把大蒜還原為本來模樣? 

 可這大蒜本來就是這樣的,怎麼還原? 

 【建文改制一度讓我懷疑是不是南宋又回來了?】 

 【越看越熟悉。】 

 北宋 汴梁。 

 趙光義實在是不想活了,太痛苦了。 

 沒這樣折磨人的,先打暈,又救醒接著打。 

 我的親哥哥,古之暴君也不過如此。 

 為啥需要負面典型時候就提我大宋,前面不是還有晉朝嗎? 

 後輩你可憐可憐我吧……別提大宋了 

 【博主大體上把他的這些政策分為十條,我們一條一條來理。】 

 【第一條:撤掉了陝西興州、遼東營州、內蒙開平等北方的衛所,軍隊直接遣散回原籍。】 

 【這幾個衛所的大家打開地圖看一下,連起來是防備什麼的我想不需要我多說吧?】 

 【第二條:裁掉了朱元璋設在各府衙門中的檢校。檢校是朱元璋設立專門監督官員的,文官把檢校稱為特務,就和後來的錦衣衛一樣,檢校一撤,文官就徹底自由了。】 

 【特務治國當然不好,但也要分時候,元末明初那群文官……呵呵。】 

 大明 應天府 

 還在地上跪著的眾臣,雖然臉色不動但心裡可太開心了,皇孫果然是天降聖王啊,這才是好皇帝。 

 像老朱一樣動不動就砍人的簡直是個莽夫,粗鄙不堪。 

 要想想辦法保住皇孫的命,將來陛下死了太子死了,我們扶一把,這好日子不就來了? 

 【第三:定保舉法,命文臣五品以上及縣令各舉賢才。】 

 【好傢伙,夢迴大宋。】 

 【這就是相當於恢復了宋朝的薦舉制,可以不通過科舉,直接推薦當官。】 

 【這個政策簡單想想就知道,假如你是官員,你會推薦誰?肯定是家人、親戚、朋友或者有利益往來的人。】 

 【宋朝的冗官問題官員氾濫成災,有一部分就是這個制度的原因。】 

 【提到保舉法,就順帶說一下明末首席漢奸——范文程。】 

 【關於他做的事我們等講到清朝時候再說,但他發明的保舉連坐法確實有意思。】 

 【從春秋戰國到明朝,也有類似連坐法的舉薦規定,但是舉薦者一般都只需負“失察之責”,沒有規定要一起砍頭挨板子。】 

 【范文程先是上書:凡是三品以上官員,必須向朝廷舉薦人才,如果不舉薦或者舉薦數量不夠,那就要摘掉頂戴花翎,趕回家賣紅薯去。】 

 【然後又要求保薦官員“開列實跡,具書姓名,專本奏聞。”】 

 【被舉薦的人要是犯了流放殺頭的罪過,舉薦者受同樣處罰。】 

 【嘖嘖嘖,果然還是壞人更壞。】 

 【朱允炆在此同時又大規模裁撤六科給事中和各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的職位,只設布政使一人,對於大理寺、五軍都督府也減少了官員的數額。】 

 【嘖嘖嘖,看看裁的這些官職。】 

 【再看看他們主要職能。】 

 【嘖嘖嘖,只能用一句他愛江南文官愛的深沉來形容。】 

 大明 北京 

 “老和尚,我朝有無相應律令?” 

 姚廣孝轉動手中佛珠思索了一下。 

 “有,只是並未如此嚴苛。” 

 “那我朝能用?” 

 “能!” 

 朱棣望向姚廣孝,面帶苦笑說道。 

 “怕是用了能被文官把身後名罵沒了。” 

 “罷了,罵就罵唄,也不差這兩句。” 

 姚廣孝不置可否。 

 “不用此法難道就不罵你了嗎?” 

 “總比文官獨大亡了國家好。” 

 “何況看樣子你在後世的名聲並不差。” 

 【第四:提高文官的品級,進六部尚書正一品,布政使正二品,給事中七品等等,又增加了左右侍中,僉都御史等亂七八糟的崗位,文官皆大歡喜。】 

 【但是朱元璋時期的文武平衡就被打破了,會出現和宋朝以文制武類似的局面。】 

 【即便是經歷了洪武大逃殺,淮西勳貴仍然還是勉強和文官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