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38章 朱棣,你不僅是韓信居然還是周公!——五千字!

 感謝“蘇士河的六六”“喜歡侏獴的韋德龍 ”“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至尊元神”“s楊先生”“銀明君”“愛離11”“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_?) ⊙w⊙⊙w”的打賞。 

 祝各位小哥哥、小姐姐: 

 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 

 和氣作春妍,新年勝舊年。 

 所求皆如願,所行化坦途, 

 多喜樂,長安寧。 

 ———— 

 【第二支兵馬由朱榮帶領前往保定,會同保定孟善部隊,在孟善帶領之下向南安營紮寨,擺出一副要圍攻定州的樣子。】 

 【第三支兵馬則由朱棣率領剩下的士兵圍攻西水寨。】 

 【至於德州方向,朱棣壓根看也不看一眼。】 

 【盛庸何福大軍目前是:蚯蚓上牆——腰桿子不硬。】 

 【老太監上青樓——無能為力。】 

 【房昭的山西明軍目前是建制相對最為完全的一支部隊,並且明初時期山西經濟和人口是北方諸省第一。】 

 【大明剛建國的時候山西一個省的實力可以吊打河北加河南。】 

 【《明太祖實錄》記載:明洪武十三年全國總人口為五千九百八十七萬多人,而山西竟達四百一十多萬人。】 

 ps:具體數字為全國總人口為人,山西人口人。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17年山西中考歷史真題第3題中是這樣寫的。 

 【熟悉明初的朋友一定知道,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從山西往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大移民,還留下了洪洞大槐樹的傳說。】 

 ———— 

 大唐 長安 

 “玄齡(房玄齡名喬,字玄齡),前隋極盛之時天下戶口幾何?”李世民問道。 

 “煬帝大業五年,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極盛也。” 

 “我朝若是加上民間隱戶或有前隋一半以上之人口。” 

 李世民感嘆道:“若我朝有大明如此眾多之人口,東至大海之濱,西至苦寒之地,皆是我大唐領土。” 

 “太陽永遠不會從大唐落下!” 

 眾臣皆是腦海裡想著此番盛景,到時候就在長安刻塊石碑: 

 由此東南西北去長安數萬裡,皆是大唐。 

 如此功業,豈不美哉! 

 ———— 

 【楊文和德州軍團直線距離約為三百七十八公里,但房昭和真定兵團距離只有七十六公里。】 

 【房昭據險而守,燕軍主力不來,就持續掠奪燕地人口、糧食,削弱朱棣後勤實力。】 

 【燕軍主力來,便據險而守為真定兵團爭取時間,讓其得以補充兵源、輜重。】 

 【待真定兵團恢復元氣,兩相呼應便可對燕地人口、糧食進行持續性掠奪,壓制朱棣的後勤補給實力。】 

 【西水寨確實易守難攻,但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的東西。】 

 【西水寨的唯一命門在其身後通往紫荊關的路。】 

 【燕軍主力對西水寨進行試探性進攻,隨後不再進攻,只是單純包圍。】 

 【而後朱棣大張旗鼓的帶領親衛及後來的三千營兵馬向南開拔。】 

 【並且明實錄記載此戰用了四面楚歌的戰術:時圍寨久,敵軍多南人,天寒衣薄,會夜霜月,上令軍中四面皆吳歌,敵軍有潛下寨降者言,眾聞歌聲,皆墮淚思歸,無固守之志,但為房昭等所制耳。】 

 【韓信讓人給項羽唱楚歌,朱棣讓人給房昭唱吳歌。】 

 【房昭應該感到榮幸。】 

 【畢竟根據數學定理,四捨五入之法。】 

 【朱棣等於韓信,那我房昭妥妥的西楚霸王項羽復生啊!】 

 ———— 

 大明 建文三年 

 西水寨的房昭聽到耳中只覺得諷刺,朱棣可能是韓信,但我絕對不可能是西楚霸王啊,我真的不行啊。 

 耳邊還充斥著諸將的勸諫之語。 

 “將軍投降吧,反正最後燕王也贏了。” 

 “投降吧,將軍,反正我們也打不過。” 

 “早點投降還能混個好位置。” 

 房昭滿臉正氣怒斥道。“身為軍人豈能輕言投降,爾等未戰先怯。” 

 “當斬首以正軍心。” 

 餘光看到身後護衛準備拔刀,刀口已出鞘,又放平語氣說道。 

 “但……!”身後護衛將刀緩緩放進刀鞘,但虎口仍然緊握住刀把。 

 至於拔不拔刀?就得看房昭接下來的話了! 

 “朝有奸臣,陛下被奸臣所困,燕王殿下聽從太祖皇明祖訓奉天靖難乃是正道。” 

 “怎麼能說是投降呢?” 

 “侮辱我是小事,你們怎麼能侮辱愛國忠君的燕王殿下呢?” 

 “速速去找些荊條來!” 

 “我被奸臣矇蔽,竟然差點與燕王為敵,我要去向燕王殿下負荊請罪!” 

 身後數名護衛虎口皆是鬆開刀把,連忙跪倒在地。 

 “將軍英明。” 

 ———— 

 大秦 

 項羽已經無力吐槽了,太抽象了,之前看見自己的埋身之地也就罷了。 

 怎麼四捨五入房昭就是我了?憑什麼不能四捨五入朱棣是我? 

 我就一定是失敗的那個? 

 老流氓,給我等著,歷史上我敗了,你看此次我不打的你滿地找牙,我名字倒著寫! 

 劉季倒是和蕭何等人商量起來,要不要去把韓信找到一起帶去咸陽,這多少也算點功勞,自己活下來的幾率更大一些。 

 蕭何一句話澆滅了他的幻想。 

 “如果是漢朝皇帝劉邦,那對韓信還多少有點知遇之恩。” 

 “你劉季去?” 

 “你猜韓信知道將來被你殺了,你又突然出現在他面前?” 

 “他是拔劍殺了你呢還是拔劍殺了你呢?” 

 蕭何沒猜錯,韓信正在前往咸陽的路上,他可以為始皇的功業奉獻畢生所學,只求始皇能給他刺劉邦一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