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43章 靈璧之戰的三聲炮響

 感謝“愛吃番茄的小魚”“愛吃四川醪糟的慕容弘”“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 ”“至尊元神”“熊山道的冷厲”“銀明君”“元始天王”“愛離11 ”“予你同行2015 ”“東北的金大爺 ”“桑吶”“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 ”“(?_?) ⊙w⊙⊙w”的打賞。 

 祝諸位: 

 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 

 ps:並不是不回覆大家評論,很多書友的評論回覆了很多次,全部被吞了不顯示,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 

 【南軍雖然率先出發,但僅僅走了十幾裡地就被燕軍追上。】 

 【何福發狠了,既然撤退不了那就不撤退了。】 

 【全軍列陣就地挖掘壕溝,用頭盔運土。】 

 【挖好壕溝之後火銃兵和射手進入壕溝。壕溝內側披甲長槍兵列陣。】 

 【而壕溝外同樣由披甲長槍兵保護,更外側則是騎兵部隊。】 

 【而燕軍一時間也不敢輕易攻擊,但也不撤退,也同樣安營紮寨。】 

 【雙方此時比拼的是兩軍的意志力。】 

 【怎麼突然有種陳官莊既視感?】 

 ———— 

 新華夏,原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清朝又改為粥廠的一個地方。 

 杜光亭吐槽道:“不會說話就別說。” 

 “你果然很討厭。” 

 黃悟我也是吐槽道:“是啊,一點不知道為尊者諱。” 

 “居然直接稱呼校長是光頭。” 

 杜光亭也是懶得搭理,黃悟我滿腦子都是封建時代那套忠君思想,說不通的。 

 ———— 

 【何福大軍緩慢往靈璧方向撤退,每行進幾十裡就要停下來挖掘壕溝,列好陣型,防備燕軍騎兵大規模衝擊。】 

 【此時何福大軍是嚴重缺乏補給的,純靠意志力在堅持。】 

 【燕軍相對輕鬆許多,和南軍相比並不缺糧。】 

 【朱棣也不要求士兵挖掘壕溝,只是用簡單的木質拒馬、運糧車等構築簡易的外圍防線。】 

 【但何福大軍也不敢主動攻擊朱棣,所以朱棣大軍可以充分休息。】 

 【並且朱棣每日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好習慣,親自探查,並且還饒有興致的順手打獵,所獲獵物都賞賜給將士。】 

 【並且明實錄還強調朱棣每攻下一座城池、每擊破一座堡壘,都會將所獲財物全部賜予將士。】 

 【在此期間燕軍將領曾數次向朱棣進諫:如今正是盛夏,淮土蒸溼,暴雨連連,若是軍中發生瘟疫,後果不堪設想。 

 不如渡河向東而去,平原之上牛羊眾多,糧食也到了快收穫的季節。 

 渡河而過休整,伺機而動才是萬全之策。】 

 【朱棣剛開始好好解釋:你們這是死讀兵書,兩軍對峙,貴進忌退,如今敵軍膽氣已失,我逼迫他們向南走去,何福大軍多是南地士兵,難道他們不想家嗎? 

 若是我軍能再敗其一場,南軍士兵四散而逃,皆是歸家而去,還有誰能阻擋我們? 

 如果按照你們說的渡河而去,我軍軍心必將懈怠。 

 如果南軍得到大量補給,我軍還如何能與其對峙? 

 趁他病,要他命,他們現在糧食不足,截斷他們餉道,困住他們才是上上之策。】 

 【理論上講,他們的想法並沒有多大錯誤,此時距離燕軍控制區域至少幾百裡,孤軍深入敵軍腹地。】 

 【但我們都知道閃電戰注重的就是一個快速突進。】 

 【燕軍將領只有朱能、鄭亨與朱棣想法一樣,其餘諸將日復一日的勸諫。】 

 【成功把朱棣惹毛了,直接說道:想渡河的站左邊,不想渡河的站右邊。】 

 【結果左邊全是人,右邊只有幾個。】 

 【還有一位王真站在中間。】 

 【畢竟左邊太左,右邊太右,我就在中間挺好!】 

 【朱棣看此情景直接大罵:“想渡河的愛去哪就去哪,有多遠滾多遠,咱不要你們了。”】 

 【諸將淚起:燕王殿下,請您不要拋棄我們啊,人家錯了,以後都聽你的。】 

 【嗯,最後兩句是來自拾柒先生的合理翻譯!】 

 ———— 

 大明 北京 

 正拿著靈位前往太廟的朱高熾渾身打了個冷顫,下定決心今日就在太廟等到天幕結束再回宮內。 

 後輩啊後輩,好好的你惹我爹幹嗎? 

 正經翻譯不行嗎? 

 老二,老三,兒子,委屈你們了,我就不回來了。 

 大胖的預感是對的,殿內朱高煦正不亦樂乎的打著朱瞻基屁股,自己屁股也捱了一腳,回頭望去。 

 “爹,又來?” 

 朱棣又是一腳踢去。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朱高煦吃痛,將滿身怒氣發洩在朱瞻基的屁股之上。 

 “哎呦,爺爺,二叔,我受不了咯。” 

 “要不換三叔來!” 

 “我,我爹,我二叔都捱打了!” 

 “三叔可還沒捱過。”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的。” 

 朱高燧大罵一聲小兔崽子就往殿外跑去。 

 殿外護衛看到朱棣和朱高煦的手勢,順手將大門緊閉,用身體緊緊擋住。 

 楊士奇看了看父慈子孝的朱家四人,又看了看還在奮筆疾書的起居郎。 

 唉,以後修史可怎麼寫啊! 

 ———— 

 【順帶提一下中間派王真的結局,死於此戰。 

 朱棣即位後,追封金鄉侯,諡號忠壯。朱高熾繼位,追封其為寧國公,加號效忠。與東平王朱能、河間王張玉、榮國公姚廣孝一起配享朱棣廟廷。】 

 ———— 

 【當然在文人筆下,為此次會議添加了一段話。】 

 【《明通鑑》是清朝夏燮編著的一部明代編年史書。 

 其中關於此段記載比明實錄多了一句話:朱能曰:“諸軍勉旃!漢高十戰而九不勝,卒有天下。況敵已飢疲,邀其餉道,可以坐困。利已在我,豈可有退心!”諸將乃不復言。】 

 ———— 

 大漢 長安 

 “韓信,你看看他。” 

 “居然如此說我。”劉邦略帶委屈的聲音又在韓信耳邊響起。 

 不知何時來到大殿的呂雉翻了個白眼靜靜看著劉邦表演。 

 韓信是天賦都點在打仗上面了嗎? 

 劉邦不過隨便許諾一些東西,裝下可憐、裝下委屈而已,你就原諒他了? 

 那我若是讓劉盈也這樣給韓信來一套行不行? 

 額,算了吧,要不直接收劉恆當兒子算了,比劉盈靠譜多了。 

 薄姬又是不爭不搶的性子,簡直堪稱完美啊。 

 ———— 

 【無法評價文人加的這段內容,你從哪裡看到的劉邦十場戰爭敗了九場只贏了一場啊? 

 劉邦勝多敗少,只不過恰好輸的幾場都是輸給項羽,所以太有名了而已……】 

 ———— 

 【朱棣隨即派出劉江、朱榮等人率小股騎兵反覆對何福大軍騷擾。】 

 【二十四小時工作制,三班倒!】 

 【做飯的時候騷擾你,砍柴的時候騷擾你,挖壕溝的時候騷擾你,睡覺的時候也騷擾你。】 

 【歷經數日糾纏,南軍憑藉頑強的意志力終於抵達靈璧。】 

 【而燕軍斥候探查得知,南京朝廷派了五萬民夫以及輔兵運糧而來,何福派遣平安等人率領兩萬騎兵、四萬步兵去接應,將運糧隊保衛在中央。】 

 【朱棣等了許久的決戰時刻終於到來,只要將這批輜重截斷,南軍必然士氣大崩,無力作戰。】 

 【emm,感覺又有點像官渡之戰。】 

 【建文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燕軍傾巢而出,分為四部。】 

 【朱能、李彬領一萬人前往何福大營,前方開戰,他們負責阻擋何福派出來的援軍。】 

 【朱棣本人率騎兵從兩翼夾擊平安等人。】 

 【選一隊精銳披甲步兵埋伏在北面,待戰事一開,從中間插入攔腰截斷運糧大隊陣型。】 

 【朱高煦、張武、邱福等率精銳騎兵迂迴至南面一處茂密的樹林之中埋伏,等待關鍵時刻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