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45章 著名謠言大賞

 感謝“蘇蘇小月“至尊元神”“熊山道的冷厲”“銀明君”“予你同行2015”“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元始天王”“喜歡侏獴的韋德龍”“愛離11”“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東北的金大爺”“桑吶”的打賞。 

 諸位:我覺君非池之物,咫尺蛟龍雲雨 

 ———— 

 【建文四年六月中旬,燕軍準備妥當,水師齊聚揚州港,朱棣在此舉行誓師大會以及祭祀神靈。】 

 【現在,有請史書編輯者、野史創造者、不講邏輯的江南文人們限時返場。】 

 ———— 

 大明 應天府 

 江南文官們的心已經徹底涼了,怎麼還有我們的事? 

 怎麼就和我們過不去了? 

 明明是後來的人做的,憑什麼受苦受難的是我們? 

 我們也想活著啊! 

 我現在說我祖籍是北方的還來得及嗎? 

 陛下,您看,我還有機會嗎? 

 ———— 

 【因為史料在這裡又一次出現重大矛盾,並且邏輯不通。】 

 【接下來,請讓我們跟著文人一方的記載來看一下他們筆下的靖難最後一戰!】 

 【首先摘錄一下文人寫的史料原文。】 

 【清修《明史.恭閔帝》: 

 六月癸丑,盛庸率舟師敗燕兵於浦子口,復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以舟師叛附於燕。 

 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 

 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 

 庚申,燕兵至龍潭。 

 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 

 壬戌,復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 

 甲子,遣使齊蠟書四出,促勤王兵。 

 乙丑,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 

 【現在給大家翻譯成大白話:燕軍從浦子口渡江,盛庸守著江邊,朱棣過不去。 

 陳瑄投降,燕軍二次渡江成功。 

 盛庸在高資港被打敗。 

 鎮江守將投降,燕軍到達龍潭。 

 然後朱允炆再次派人求和,隨後徐增壽被殺,朱橞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南京城破。】 

 【清乾隆朝《四庫全書.御批通鑑輯覽》: 

 盛庸徐輝祖等敗棣兵於浦子口,防高煦引番騎來援,殊死鬭(斗的繁體字),庸軍退駐高資港。 

 都督僉事陳瑄以舟師叛附於棣。 

 棣率兵自瓜洲渡江,庸敗走鎮江,守將童俊率眾降。 

 棣進軍龍潭…………方孝孺請堅守京城待四方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 

 棣尋進兵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帝手劍斬之,橞景隆守金川門登城望見棣麾蓋開門迎降,御史連楹叩馬欲刺棣被殺。】 

 【這篇相對於上面又增加了一些劇情:盛庸和徐輝祖二人在浦子口打爆了朱棣的狗頭,隨後就莫名其妙的敗退了,然後同樣以朱橞、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南京城破作為結局。】 

 【清順治年間《明史紀事本末》: 

 六月癸丑朔,燕王命都指揮吳庸集高郵、通、泰船於瓜州,命內官狗兒領都指揮華聚為前哨。 

 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 

 燕王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北騎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鉞撫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於是煦殊死戰燕王率精騎直衝庸陣,庸軍小卻。 

 …………盛庸所駐海艘,列兵沿江上下二百里,皆大驚愕。 

 師漸近岸,庸等整眾以御。 

 燕王麾諸將鼓譟先登,以精騎數百衝庸軍,庸師潰,追奔數十里,庸單騎遁,餘將士皆解甲降。 

 …………其守將童俊率眾降。…………孝孺即班中執李景隆,請誅之,曰:“壞陛下事者,此賊也。”群臣鄒公瑾等十八人,即殿前毆景隆幾死請亟加誅,不聽。 

 …………乃命谷王橞、安王楹分守都城門,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往龍潭,仍以割地講和為辭,觀虛實以待援兵。 

 …………方孝孺請堅守京城以待援,萬一不利,車駕幸蜀,收集士馬,以為後舉。 

 齊泰奔廣德州,黃子澄奔蘇州逃難,且促徵兵。 

 時王叔英在廣德募兵,無應者。子澄欲航海徵兵於外洋,不果。 

 …………癸亥,燕先鋒將劉保、華聚哨至朝陽門外。 

 …………先是,左都督徐增壽謀應燕,御史魏公冕等請誅之,不聽。至是,燕兵進屯金川門,…………責以大義,斬之。 

 時谷王橞與李景隆守金川門,燕兵至,遂開門降。 

 魏國公徐輝祖率師迎戰,敗績。】 

 【這篇加的情節就更多了:朱棣的狗頭被打爆了,害怕了,想議和了。 

 但是恰好朱高煦帶著精銳騎兵到了,朱棣大喜過望說道: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多多努力啊。】 

 【很合理,朱高煦是老二,李世民也是老二。】 

 【就是不知道文人寫這段時候有沒有去李淵的皇陵前給他燒紙錢,交版權費?】 

 【隨後兩軍交戰,燕軍小勝一場。】 

 【隨後的記載基本和上面兩篇等同。】 

 【按他們三本書對靖難的記載:朱棣一路敗到南京城下,盛庸殲敵百萬勝利轉進浦子口。】 

 【某些時候我真的很懷疑建文帝和江南文人是集體穿越了,你就看看這個劇情,像,太像了。】 

 【同樣也是朝廷一路大勝,某軍一路敗一直敗到南京城下。】 

 【而且就這麼巧,某人的御用文人也是江南的,都城也在南京。】 

 ———— 

 【並且所謂的“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最早出自明朝正德辛未年進士姜清所寫的《姜氏秘史》最後一卷:時戰敗,文廟欲還,適高煦帥兵至,文廟撫其背曰:“兒當再戰,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爾為太子。”於是高煦殊死戰,竟敗諸軍。】 

 ———— 

 明朝 正德辛未年間 公元1511年 

 因天幕出現,朱厚照便讓諸學子一同觀看天幕之後再考策論。 

 結果,驚喜,實在是太驚喜了。 

 朱厚照饒有興致的打量著諸學子,卻見一人滿頭大汗,連忙跪地請罪。 

 “哦,你便是姜清?” 

 “起來吧,始皇尚且不會因將來之事治罪他人,何況朕乎?” 

 姜清連忙謝恩,用衣袖輕輕擦去額頭汗水。 

 朱厚照看著他的樣子不由發笑,朕不僅不怪罪你,朕還要重用你。 

 你既然膽子這麼大,那乾脆來給朕扛帥旗好了。 

 什麼?你扛不動? 

 沒事,朕心地善良,就只砍你一人的腦殼,不會禍及你家人的。 

 ———— 

 大唐 不講武德的武德年間 

 秦王府和太子府的眾人鴉雀無聲。 

 李世民滿腹怨氣:您可以不給,但不能承諾了要給又不給! 

 李建臣也滿腹怨氣:您憑什麼拿我的位置當獎勵許諾給老二?您經過我同意了嗎? 

 二人直勾勾的盯著皇位之上的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