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45章 著名謠言大賞

 “看朕幹嘛?” 

 “朕臉上有花嗎?” 

 “能怪朕嗎?” 

 “還不是怪你太子不能打,怪你秦王太能打!” 

 “朕有錯嗎?” 

 “朕沒錯。” 

 李淵心裡越發緊張,老二的功績太大了,封無可封。 

 已經需要自己加上太子再加上齊王才能勉強壓制住,結果你們現在不鬥了?同仇敵愾起來了? 

 那朕怎麼辦?直接退位嗎? 

 ———— 

 大明 北京 

 朱高煦停下手上動作,滿帶期望的看著朱棣。 

 結果迎接他的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 

 “怎麼?” 

 “想學唐太宗?” 

 “你也不看看你的樣子,你除了打仗會什麼?” 

 “治國理政會嗎?” 

 “收稅會嗎?” 

 “踏踏實實給你大哥當將軍,別想那些有的沒的!” 

 朱高煦不服氣的辯解道。 

 “有什麼難的?” 

 “咱拿著刀架在文官脖子上,他們會幫咱處理國政,幫咱收稅。” 

 “憑啥我就只能當將軍?” 

 朱棣一腳踢來。 

 “滾!” 

 朱高煦怒了。 

 “老頭子,你還不如李淵!” 

 “我尖嘴猴腮,沒有帝王之相。” 

 “這個位子我不爭行了吧?” 

 “我去雲南行了吧?” 

 “我就在雲南為國守邊直到老死,行了吧?” 

 迎接朱高煦的又是一記鞭腿。 

 “好啊。” 

 “你是想在雲南招兵買馬,等我和你大哥老死,然後好造瞻基的反吧?” 

 “別以為咱不知道你想啥!” 

 “你這點小九九全寫在臉上了。” 

 朱高煦怒了,徹底發怒了,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最嚴重的抗議。 

 “哼!!!” 

 ———— 

 【文人是真的毫無邏輯,不講道理。】 

 【按照他們的邏輯:燕軍從揚州向西推進,然後到達南京城西北方向的浦子口進行渡江作戰。 

 隨後盛庸帶領大軍渡江北上和燕軍野戰,並且野戰打贏了朱棣。 

 隨後朱棣被打沒了心氣,若不是朱高煦帶著北方騎兵趕到,朱棣可能已經談和了。】 

 【但按他們邏輯,朱高煦好像一開始就沒有跟隨朱棣南下。 

 朱高煦不是一直在朱棣下面被當成突擊手使用嗎? 

 燕軍不全是北方騎兵嗎?強調朱高煦帶的是北方騎兵又是什麼意思? 

 當然某一本記載的是北兵加番騎,好吧,姑且認為他們是寫錯了,應該是想強調朱高煦帶的是投降朱棣的蒙古騎兵。】 

 【但既然燕軍在浦子口渡江,按照邏輯燕軍是不是想從南京西面破城而入? 

 盛庸在浦子口先是贏了一場隨後又敗了,陳瑄投降,所以燕軍才能成功渡江。 

 那燕軍是怎麼在被打敗的情況渡江回去?】 

 【隨後盛庸退守鎮江和高資港,戰船綿延兩百里。 

 燕軍也是戰船密佈,隨後兩方在高資港大戰,朱棣用精銳騎兵大敗盛庸。 

 然後破鎮江,再回頭攻打南京。】 

 【盛庸不退守南京城,反而一口氣跑到南京城東距離一百多里的高資港。 

 朱棣在浦子口(南京城西)放著近在咫尺的南京城不打,也跟著盛庸一路跑到高資港打盛庸?】 

 【燕軍都上高地了,連兩座門牙塔都沒了,只需要點水晶就可以了,結果南軍不守水晶,去守邊路一塔? 

 燕軍也不點水晶,非要去破邊路一塔順便殺人?】 

 【這是推塔遊戲啊,什麼時候改成殺人遊戲了?】 

 【然後敵方出內鬼,打開東北面的金川門,隨後朱棣破城?】 

 【江南文人是真的把史書當做演義來寫,怎麼爽怎麼來。】 

 ————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樣的?】 

 【心機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高資之戰港,朱棣還是一招鮮吃遍天,繞後但次次都能精準打贏。】 

 【少量精銳騎兵偷渡過河,捅菊花戰術,直衝南軍後方防線。 

 精銳都打不贏朱棣,更何況臨時拉起來的壯丁,南軍大敗,盛庸單騎逃走,不知所蹤。】 

 【水師眼睛都看傻了,大喊一句:陸軍馬鹿,天誅國賊,奉天靖難,尊燕討奸! 

 隨後水師全體投降。】 

 【隨後又派人去勸降鎮江,並且讓全軍做好戰鬥準備,預防鎮江守將負隅頑抗。 

 結果鎮江守將一看陸軍馬鹿全跑了,海軍馬鹿都投降了,那我還打啥? 

 隨即投降。】 

 【燕軍從東面一路攻克高資港、鎮江,隨後進攻南京城。】 

 【陳瑄大概率是被火線提拔成為水師都督,專門用來背鍋的,南京派他去浦子口統率殘餘的水師部隊去和燕軍拼命。】 

 【陳瑄表示:啊?我啊?】 

 【投燕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爺不伺候了,你們百萬大軍連戰連敗,結果現在讓我去擋住朱棣?你們在開玩笑吧?】 

 【陳瑄投降時候朱允炆能夠動用的陸軍、水師全都沒了,陳瑄想擋也沒辦法擋,自己投不投降完全無關大局,有沒有陳瑄投降朱棣都能夠成功渡江,那陳瑄還不如投了,起碼能活著。】 

 【而到此時,在勝利天平已經徹底倒向朱棣的時候,谷王和李景隆才打開金川門迎朱棣進城。】 

 【朱允炆、方孝孺等人為了守衛南京城,擔心燕軍利用城牆外的民居街道,將這些拆除做成攻城器具。 

 所以朱允炆搶先一步,我走你的路讓你無路可走。 

 朱允炆派人把這些全拆了,驅趕百姓入城,結果操作不當引起大規模火災。 

 天氣燥熱又不下雨,連續燒了好幾天,南京城牆至少燒塌了兩處。】 

 【建文朝廷此刻是天怒人怨,燕軍進城就和喝水一樣簡單。】 

 【谷王、李景隆開門,燕軍自金川門而入,不過走個過場而已。】 

 【並不是像某些人傳的那樣,李景隆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臥底,臥薪嚐膽就等著這一刻。等個毛啊,他們開不開門,朱棣都能進南京城。】 

 【如果單純用清朝修訂的史書以及明中期的野史來看,朱棣從北平起兵開始就一路被南軍暴打。】 

 【結果朱棣一路敗到南京,而南軍殲敵百萬,勝利轉進南京。】 

 ———— 

 大明 應天府 

 李文忠搖頭苦笑,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徐達面露傷感之色,增壽死在燕王破城之前,輝祖又追隨建文,我徐家自此雖是皇親國戚,怕也是從此就沒落了。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朱元璋心氣稍緩。 

 “靖難終於是結束了。” 

 雖然肉都爛在鍋裡,但太丟人了,不是因為敗了才丟人,而是因為這群該死的文人改史改的狗屁不通。上至堯舜禹,下至後世人,都看見了。 

 “唉,老四,你若是進南京,會如何對待你大哥的其他兒子?” 

 “又會如何對待朝堂諸臣?” 

 至於為何不提建文帝?新皇登基,前任皇帝還能好好的?期待這個不如做夢比較現實。 

 朱棣沉默片刻,望向父親和大哥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