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46章 建文帝以及李景隆的謠言

 “臣救駕來遲,請皇上贖罪” 

 空氣好像凝聚了一樣,剛才還在哀嚎的皇宮一時間如死一樣的寂靜。 

 不知過了多久,大門吱嘎一聲緩緩打開。 

 朱能拽著滿身是血手持短刀的方孝儒走了出來。 

 “殿下!末將有罪,方才方孝儒突然拔刀連刺皇上數刀,皇上!殯天了。”朱能大聲嚎哭起來。 

 眾人顯然有些反應遲鈍,轉瞬操戈而起,將亂臣賊子方孝儒亂刀砍死,朱棣悲痛萬分,安排好後事繼位大統,下令誅方孝儒全族。】 

 ———— 

 大明 建文四年 

 朱能對著朱棣打趣說道:“陛下,您看,我就說我會手刃奸臣吧。” 

 一時間,笑聲傳揚,衝破了朱棣的淡淡憂傷之情。 

 ———— 

 【就暫且分享這幾個,如果喜歡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 

 【而相對於朱棣殺了朱允炆,我偏向於相信第一種,朱允炆跑了。】 

 【為什麼?】 

 【朱棣必須得感謝一下江南文人,按照他們編排朱棣和靖難之戰的情況來看,但凡有點蛛絲馬跡表明是朱棣動的手,他們起碼編個幾百萬字出來。】 

 【這可是弒君大罪,除非是像商湯伐桀、武王伐紂,這種不叫以臣弒君而叫誅獨夫。】 

 【但朱允炆至少在江南文人心中可不是獨夫,建文帝可是聖王啊。】 

 【可江南文人卻沒有編排。】 

 ———— 

 大明 應天府 

 文人總算是聽到一個好消息。 

 是的,至少和之前的相比,這個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消息了。 

 感謝後代,感謝後輩,感謝上蒼。 

 ———— 

 【那假如建文帝禪讓能活下去嗎?】 

 【emm,大概率也不能。】 

 【首先禪讓的君主活下去的事蹟確實有,但大多數造反的都是把實權君王殺了,然後立個傀儡再走禪讓流程。】 

 【漢獻帝劉協早就是傀儡了,何況曹操的家底基本都是自己打下來的。】 

 ———— 

 東漢末年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聽著後輩言語。 

 曹丕心中蠢蠢欲動、面露喜色。 

 劉協痛哭流涕。 

 曹丕看著哭啼的劉協越看越不順眼。 

 到底是哪裡不順眼呢? 

 哦,原來是衣服不順眼,他身上的衣服應該穿在我身上啊。 

 父王要名聲,有個屁用。 

 都當魏王了,還有什麼名聲? 

 白馬之盟忘了嗎? 

 爹想當大漢徵西將軍,我可不想。 

 從小沒事爹就嚇我,好不容易把爹熬死了,難道我就當個魏王? 

 我應該當皇帝呀! 

 至於劉協? 

 養著唄,封個公吧,連千年後的後輩都知道他就是個傀儡而已。 

 我又何必冒著名聲毀壞的風險殺他,沒必要。 

 曹丕揮手讓宮人撤去殿外,只留下自己和劉協。 

 走上前去問道:“陛下,當皇帝累不累啊?” 

 “要不要本王代勞?” 

 劉協將眼淚憋了回去,鼓足勇氣想反駁、大罵曹丕。但眼見四下無人,曹丕手還按在劍上,瞬間沒了心氣,又哭了起來。 

 曹丕怒了:“還哭” 

 “我就給你一炷香時間考慮!” 

 “哭也要算時間的!” 

 ———— 

 【其二,靖難之役說白了就是皇室內亂,朱允炆禪讓了朱棣該怎麼稱呼他?】 

 【太上皇?不僅差輩了也不合禮法。】 

 【侄上皇?這不吉利啊,瞬間就想起石敬瑭的兒皇帝和劉崇的侄皇帝。】 

 【那用二王三恪制度給朱允炆封個王、公、或者侯之類的行不行?】 

 【也不行啊,二王三恪是新王朝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給予王侯名號,贈予封邑,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表明正統地位。】 

 【朱棣和朱允炆是同宗,朱棣要用二王三恪給朱允炆封侯,那不是明著告訴天下自己是造反的嗎? 

 何況用二王三恪就意味著朱棣必須要改國號,朱棣敢改嗎? 

 比如改國號為燕。 

 他敢改,宗室親王、野心家可就要打起旗號反他了。 

 即便朱棣真的改了,也平定反叛了,死後他可就不是明太宗了,而是燕太祖了。 

 如果下去碰見他爹怎麼辦?】 

 【更假如要是有朱家人打起大旗反朱棣並且成功有一塊地盤割據自立,那他們會怎麼稱呼朱棣一朝的各位皇帝呢? 

 我想應該是偽燕太祖,燕文王、燕昭王、燕章王、燕睿王、燕純王、燕敬王、燕毅王、燕肅王、燕莊王、燕貞王、燕悊(同“哲”)王、崇禎。】 

 ———— 

 大明 成化、景泰至崇禎年間 

 文人們醍醐灌頂,思路猶如泉湧,紛紛感慨自己太沒有想象力,還得是後輩,看看人家編的,再看看自己編的。 

 撕掉,全部撕掉,就按著後輩這個思路寫,哈哈,朱棣你就等著身敗名裂吧。 

 平行時空《十七評明史》:明史在我國曆史上是公認的沒有可信度,甚至比晉書的可信度還低。 

 據不完全統計,在不同時期的明史記載中加起來,朱棣進入皇宮前總共派出約十萬人互不統屬的小分隊對建文帝實施殺害,包括但不限於:火燒、毒酒、砍頭、溺斃、活埋、吊死等等方式。 

 而且按照他們的記載,經歷這些的建文帝居然毫髮無損,之後將皇位禪讓給朱棣。朱棣改國號為燕,封朱允炆為延恩侯。 

 並且朱允炆又再次經歷了朱棣派遣人手所進行的數萬次暗殺行動,並且成功躲過,還流亡到海外招攬兵馬反燕復明。 

 但我們都知道明朝就是明朝,朱棣就是明太宗,建文帝的屍骨就葬在南京城外。 

 諸多文人的記載與史書完全相背不說,甚至他們互相之間的記載都完全不相同。 

 十七覺得他們應該是在寫話本小說而非史書。 

 ———— 

 大明 建文四年初 

 齊泰、黃子澄失魂落魄,雖然從後輩開講就知道敗了,可真聽到南京城破的消息,心裡還是接受不了。 

 自開戰以來一敗再敗。 

 燕軍過長江。 

 南京城沒人守。 

 皇宮大火。 

 陛下不見了。 

 齊泰緩步朝著南京的方向走去,黃子澄大喊。 

 “尚禮,你要幹嗎?” 

 “陛下是派我等來此募兵的,你要往何處去?” 

 齊泰停下腳步轉身看著黃子澄,哈,曾經我罵他是個廢物,可現在看來我和他一樣,都是個廢物。 

 “沒用了,停下募兵,少死些人吧。” 

 “若是早兩年,或許還能搏一搏,現在只怕南京城內的官員都變換旗幟,準備迎朱棣進城。” 

 “我回京城去陪陛下,陛下若是自焚我便隨陛下而去,陛下若是要逃,我便護陛下出海而去。” 

 齊泰雙手作揖行了個禮。 

 “黃兄可要一起?” 

 黃子澄驚了,他居然不叫我廢物了,他叫我黃兄哎,聽見了嗎?他叫我黃兄,哈哈。 

 “願與兄同往,同生共死!” 

 而齊泰的估計並沒有錯,不止是南京,剛從北平南下的燕軍早已經收到真定軍團和德州兵團的請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