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46章 建文帝以及李景隆的謠言

 【既然進了南京城,肯定要清算和封賞。】 

 【在具體講這兩件事之前,先講李景隆。】 

 ———— 

 大明 應天府 

 徐達輕輕在李文忠耳邊低語。 

 “保兒啊,你看後輩對你兒子多好。” 

 “不管講啥都要先講他。” 

 “嘖嘖嘖,我家可沒這福氣。” 

 李文忠怒氣沖天。 

 不就坑你幾樣東西嗎?咱不要了!魚死網破吧,對著徐達嗆聲說道。 

 “啊,是啊,確實沒福氣。” 

 “一個當臥底被殺了,活著那個還死心塌地跟著建文。” 

 “確實沒福氣!” 

 徐達臉色變紅,頗有關二爺溫酒斬華雄的遺風。 

 “保兒,你找死!!!” 

 李文忠不慌不忙解釋道。 

 “哎,有氣可別衝我撒。” 

 “你想想,增壽是臥底的事是誰告的密?” 

 “肯定是那群文官!” 

 “輝祖又為什麼死心塌地跟著建文?” 

 “肯定是被文官忽悠了!” 

 “你看,你兩個兒子都是被文官害得,我兒子又被文人編排。” 

 “咱們應該同氣連枝、同仇敵愾啊,散朝了咱們把文官堵了,揍他們一頓!” 

 “只要不鬧出人命,憑你我和陛下的關係,無非挨頓罵的事,敢不敢幹?” 

 徐達攥緊的雙拳緩緩鬆開,雖然有道理,但總感覺哪裡不對? 

 李文忠又道:“魏國公,你該不會是個娘們吧?慫了?” 

 “慫了以後喝酒去小孩那桌!” 

 “慫什麼慫,幹他丫的!”徐達一拍胸脯說道。 

 —————— 

 《午門血案考據——第三版》摘錄:根據最新出土的明朝曹國公李景隆墓中記載其父親李文忠生平的書簡我們目前可以推斷: 

 午門血案武將一方是因為魏國公徐達不滿兒子被文官出賣、編排,因此大規模串聯武將勳貴,有組織有預謀的對文官群體的大規模打擊報復。 

 首任曹國公李文忠(李景隆父親)曾數次勸阻徐達,並強調國有國法、可以向洪武帝申訴定奪,但徐達置之不理,李文忠因為同袍情義無奈之下不得已才參與午門血案。 

 並且李文忠為了保護徐達,在洪武帝面前攬過罪責,向洪武帝強調是因為自己不滿文官所以串聯武將對文臣進行毆打。 

 為了感謝李文忠的救命之恩,徐達向李文忠贈送黃花梨傢俱一套、洮硯、澄心堂紙、李廷圭墨、諸葛筆、東坡筆洗一套。 

 但都被李文忠謝絕,據記載李文忠拒絕徐達時唱著《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徐達感動不已、淚流不止! 

 並且根據墓中多篇書簡記載:李文忠生前一再告誡李景隆,要遵守國家法度、要講道理、輕易不可動刀兵。 

 由此解答了一個困擾幾百年的問題:即李景隆身為武將勳貴二代,為何突兀的棄武從文? 

 ———— 

 【李景隆被稱為臥底的謠言除去他屢戰屢敗,更多來自於另一個更著名的謠言。】 

 【李景隆是靖難第一功!】 

 【這個謠言怎麼來的呢?】 

 【李景隆因為開門投降的功勞,朱棣給他加了幾個虛銜、一些俸祿,但並沒有給任何實職。】 

 【這個都能被拿來證明李景隆是臥底是我沒想到的,靖難之役當中但凡開門投降的,都被朱棣加官進爵。】 

 【李景隆本來就已經是曹國公了,已經加不了爵位了,所以加兩個虛銜、俸祿很合理,和其他開門投降的待遇是一樣的。】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 

 朝廷有大事,景隆猶以班首主議,諸功臣鹹不平。】 

 【你們能不能查一查,光祿大夫和左柱國只是榮譽虛銜,所謂的增俸祿千石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是寶鈔。】 

 【明朝的寶鈔,懂得都懂。】 

 【這和發張不要錢的獎狀有什麼區別?】 

 【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句:朝廷如果有大事發生,朱棣召集眾臣議事,李景隆是站在班列之首的位置並且有發言權。】 

 【但是你們能不能翻一下明朝的制度再來造謠啊,明初不說是以武治文,起碼也是文武並用,而且武將的地位略高一點。】 

 【李景隆是皇親國戚,又襲了曹國公的爵位,按照明朝制度,他本來就應該站在班首啊……】 

 【李景隆恰好最後開門投降了,朱棣並沒有合適的理由去削減他的爵位,並且因為他開門有功,無奈只能封賞一些不值錢的東西而已。】 

 【《明太宗實錄·卷十二》記載:以曹國公李景隆、尚書茹瑺、都督同知王佐、都督僉事陳瑄有默相事機之功,加封景隆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增祿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孫世世承襲,賞銀四百兩、彩幣四十表裡、鈔四千貫。】 

 【所謂的默相事機之功並不是大家理解的什麼暗中幫助之類,用臨陣投降來解釋或者用好聽一點的說法叫做反戈一擊。】 

 【朱棣剛剛破城,人人都會擔心遭到清算。所以賞賜曾經效忠朱允炆、又在戰場上和朱棣正面對壘過的李景隆,可以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當朱棣把局面穩定下來之後,到永樂二年朱棣對李景隆的態度就變臉了,周王朱橚、刑部尚書、靖難功臣等先後上書說李景隆包藏禍心,朱棣隨即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勳號,也不讓他上朝面君,只能以國公的爵位賦閒在家。 

 隨後禮部尚書又上疏,說李景隆在家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這一條就成為壓倒李景隆的最後一根稻草,朱棣下令剝奪李景隆的爵位,把他全家軟禁在家中,抄沒家產。】 

 【但李景隆雖然慘了點,但活的還挺長,被奪爵之後李景隆曾絕食十日,但卻未死。活到了明宣德四年,不僅熬過了朱棣還熬過了大胖。】 

 ———— 

 大明 應天府 

 李文忠咬牙切齒。 

 不能怪燕王,誰繼位對曾經的對手都是如此對待。 

 也不能怪周王,是我兒子去抓周王在先,人家得勢了肯定要報仇,理所應當。 

 更不能怪人家靖難功臣,我兒與他們幾場大戰,不知殺了人家多少同袍,人家報仇也是理所應當。 

 那隻能怪你們這群該死的文官了,削藩是你們提的,讓我兒出征是你們提的,打了敗仗編排我兒的還是你們,靖難成功了又是你們文官上書報復我兒。 

 哼,等會散朝我去陛下那裡順幾根棍子,我打不死你們!!! 

 ———— 

 大明 建文四年 

 正在為李景隆編寫自己奮不顧身、臥薪嚐膽故事的文官們,又接到了主人的新任務。 

 按照太祖語氣寫二封聖旨。 

 一封是讓燕王登基的。 

 另一封是讓李景隆忍辱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