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53章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

 感謝“星遺物全家桶”“至尊元神”“愛吃白菜炒雞蛋的青祖”“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貧道:缺德道人 ”“貓味櫻桃汁 ”“元始天王”“予你同行2015”“熊山道的冷厲 ”“愛離11”“銀明君”“雲山深處”“鴻蒙メ天諭祖帝 ”“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陌如憶”“桃花源中禾上飛”的打賞。 

 祝諸位:身體健康,財源廣進,家人安康,大吉大利。 

 ps:“星遺物全家桶”大佬,目前只有一張存稿,隨後發出。 

 您的禮物實在太厚重了,欠您的加更我慢慢補,成嗎? 

 ———— 

 【錦衣衛,設立於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前身是儀鸞司。】 

 【《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三年六月乙酉,置親軍都尉府及儀鸞司。初設拱衛司,正七品,管領校尉,屬都督府。後改為拱衛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尋以拱衛司似前代衛尉寺,又改為都尉司。至是,乃定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設儀鸞司隸焉。】 

 【但其實儀鸞司早在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就有了,洪武三年應該是調整隸屬關係。】 

 【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朱元璋宣佈改儀鸞司為錦衣衛,秩從三品。 

 為體現錦衣衛的特殊地位,洪武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又改錦衣衛指揮使司為正三品。】 

 【在廣泛認知中錦衣衛好像就是穿著飛魚服拿著繡春刀威風鼎鼎,但其實不然。】 

 【錦衣衛的職責很寬泛:吹拉彈唱當樂手、當動物飼養員養豹子大象、街道衛生管理員、皇家儀仗隊的大漢將軍、傳達詔書、守皇陵、科舉考場的監督工作、作戰、詔獄、緝拿、巡捕、查案、監察百官、刺探情報等等。】 

 【而這上面的職責,前面的除了儀仗隊可能會給你配甲、刀,後面的基本屬於隱蔽戰線,你都刺探情報還穿飛魚服拿繡春刀? 

 這不是刺探情報,這是送死。】 

 【想穿飛魚服要麼老老實實升上去等皇帝賞賜,要麼就去做些禮儀性的接待工作也有。】 

 【當然這是明朝前期,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很多東西形同虛設,崇禎帝時期千戶守備、各王府侍衛等等都可以穿飛魚服了。】 

 【據不保真野史記載:青樓藝術工作者們都穿著飛魚服接客,主打製服誘惑。】 

 【我們印象中錦衣衛無所不能的印象來自於洪武帝、永樂帝以及嘉靖帝前期,這幾個時期的錦衣衛權利很大。】 

 【朱元璋將特務組織公開化,設立錦衣衛,並且大案要案不經過三法司會審,自設詔獄,可以直接定罪處置。 

 並且朱元璋是在很多大臣家裡都安插有錦衣衛,可能是不起眼的掃地僕役、做飯的廚師、趕車的車伕等等。 

 朱元璋對官員的不信任應該是歷朝歷代名利前茅的,官員在家裡吃飯,吃了什麼菜、賓客有何人、座位如何排列等等,都會被錦衣衛彙總到朱元璋案前。】 

 【而在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終於結束,老朱感覺到錦衣衛的勢力過大,於是下詔毀掉錦衣衛刑具,同時把詔獄中的犯人移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督察院)會審。】 

 【當然僅僅是廢除了他們定罪的權利。】 

 【而這一權限又被朱棣恢復,當然在隨後的日子裡錦衣衛的權利時斷時續,完全取決於皇帝和臣子的博弈,比如酷愛修仙的嘉靖帝,在他勵精圖治的前期,錦衣衛的權利又壯大起來,不然你以為嘉靖是如何把文官拿捏的死死的? 

 當然嘉靖帝不僅僅是依靠錦衣衛,如果有機會講到他我們在詳細講解。】 

 ———— 

 大漢 長安 

 群臣看著劉徹思索的目光直打冷顫,剛才想廢丞相立內閣,好不容易才勸住了,畢竟對於陛下來說,丞相就是個尿壺,需要的時候用一下,不需要就換個新的。 

 可這錦衣衛是萬萬不能有啊,不僅家裡迎來送往都能知道,怕不是每日我和夫人行閨房之樂時都有人趴在門外聽聲吧? 

 稟帝曰:今日丞相三更入閨房,十息後丞相夫人發出嬌喘之聲,一盞茶後聲音停下,二人入睡。 

 不行,絕對不行,一點隱私都沒有!!! 

 豬豬陛下自言自語:“錦衣衛?不如朕也搞一個?” 

 “叫什麼名字好呢?” 

 “不如就叫繡衣使者?” 

 群臣都聽見了劉徹的自言自語,皆是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去勸一下陛下? 

 你怎麼不去? 

 我怕死。 

 廢話,我也怕。 

 一番眼神交流,眾人將眼神望向新上任的皇后衛子夫,想想不對,這皇后很明顯是陪襯,沒用! 

 又將眼神望向衛青、霍去病二人。 

 衛青埋下頭去,不與眾人對視。 

 霍去病讀懂了他們的眼神,對眾人眨了眨眼,表示自己懂了,眾人放下心來,還有救啊。 

 “姨夫,他們說你的這個名字取的非常好。” 

 啊? 

 不是啊? 

 你這小孩怎麼這樣啊? 

 霍去病用著無辜的眼神看向他們,難道你們不是這個意思啊?不好意思啊,誤會了。 

 對群臣吐了吐舌頭,以示歉意。 

 眾人卻以為霍去病是在嘲諷……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也在喃喃自語,只是聲音小到連身旁的長孫皇后都聽不清,更別提群臣。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期待有一名英雄站出來勸諫陛下。 

 陽光從門外照進屋內,剛好照在魏徵身上,猶如一道金光灑在身上,讓人感到神聖和莊嚴。 

 而魏徵整個人籠罩在陽光裡,他就是光,散發著溫暖和希望,照亮了整個大唐。 

 出手……嘴吧,我們的英雄——魏徵! 

 “陛下,臣有兩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李世民回過神來準備應答,魏徵又接著說道。 

 李世民無語了……那你又何必問朕?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李世民擺了擺手。 

 “朕知,朕並沒有想搞一個錦衣衛。” 

 “朕不過是想其他事情而已。” 

 魏徵行禮說道:“陛下無此心最好,望陛下時時保持理智。” 

 魏徵小兒、老匹夫、直娘賊,想和朕魚死網破嗎? 

 “玄成此番諫言,於國有功,大功一件,朕要重賞。”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朕便再賜你一名美人,湊夠三人,願你兒孫滿堂,枝繁葉茂。” 

 哼,我不怕!我魏徵哪怕就是第三條腿被夫人打斷,我也要和你魚死網破! 

 房玄齡悄悄湊上前去安慰道:“要不要去我家躲幾天?” 

 “哼,我堂堂大丈夫,怎會怕女人?” 

 “中書令且看我今日回家如何教育她,好好學著點。” 

 呸,呸,呸,我不信,我和你魏徵怕老婆在大唐是出了名的! 

 你還教育她? 

 你怕不是回家給她跪下求饒吧? 

 ———— 

 【但錦衣衛權力過大,皇帝並不放心。 

 雖然錦衣衛把持朝政然後造反成功當上皇帝的幾率很小。 

 但是小並不代表沒有! 

 何況錦衣衛監督群臣,那誰監督錦衣衛呢?】 

 【有沒有肯定當不上皇帝又能監督錦衣衛的人呢?】 

 【還真有。】 

 【宦官太監!】 

 【並且完全依附於皇權,只對皇帝負責。】 

 【此話只保證明清兩朝,對此前朝代不負責。】 

 李世民……謝謝,朕不用你提醒,朕記得大唐有個太監殺了皇帝還善終了。 

 【朱棣於永樂十八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地點位於京師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司禮監也開始獨立,走上權勢之路。】 

 【或許是因為鄭和等人的光芒太耀眼,朱棣靖難起兵麾下有很多宦官都立有戰功,更別提鄭和下西洋如此優秀。】 

 【導致朱棣產生了倖存者偏差,認為他手下的宦官都是如此模樣,也或許是缺乏安全感,東廠正式走向歷史舞臺。】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 

 通常由司禮監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筆太監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 

 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 

 一、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 

 二、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對於那些地位較低的人員,東廠不經司法審判,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 

 而對於擔任高級官員或者有皇室貴族身份的人,東廠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也能夠對其執行逮捕、審訊。】 

 【但有一點黑色幽默的是:東廠內擺設大幅岳飛畫像,提醒東廠緹騎辦案毋枉毋縱。堂前還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岳飛要是知道能被氣活過來。】 

 【這相當於司馬懿擺副諸葛亮的畫像說我要向諸葛亮學習。 

 諸葛亮可能只想活劈了司馬懿。】 

 ———— 

 北宋 朱仙鎮 

 岳飛看著十二道金牌已經很頭大了,聽的天幕言語頭更大了…… 

 雖然還不知道東廠到底幹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拿武侯和司馬懿一對比,我猜也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東廠拜我?實在是太噁心人了……這誰想出來的主意? 

 ———— 

 【為防各地駐防將領專權,朱棣派宦官赴外地監軍,甚至委派宦官出任軍職統軍鎮守。出使外國也大多任用宦官。 

 著名的就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多次出使朝鮮的黃儼。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擔任軍職的宦官就很差,優秀的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狗兒,不僅靖難立有功勳,還多次隨朱棣遠征北元。 

 更有人人都熟知的鄭和。 

 但這畢竟是少數,萬里挑一中的萬里挑一。 

 我承認大多數宦官都是一些可憐人,但或許是身體零件的缺失導致大部分宦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變態。】 

 【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權無勢的弱者受到強者欺負,他只會欺負更弱者。 

 而大多數曾經被欺負的弱者如果有了權勢,不僅會變本加厲對待曾經欺負自己的強者,更會屠龍者變成惡龍,變成曾經的強者繼續去欺負弱者。】 

 【世界也許很美好,但在光照不到的地方,世界無比黑暗。】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無言以對,太監監軍?出使外國? 

 大唐後世皇帝不會也幹過類似的事吧? 

 “你們說,明朝會不會有皇帝覺得東廠也需要人監督,又再搞一個類似的出來?” 

 一群人面面相覷,應該……大概……可能……好吧,確實有可能。 

 明朝確實挺神奇的,開國皇帝是個放牛娃、乞丐、和尚。 

 第二位皇帝都還沒等到改元就迫不及待削藩,結果被第三位皇帝八百人起兵就打敗了。 

 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個情種,這方面能和他們勉強相當的只有故劍情深了。 

 對大臣極其不信任,先是錦衣衛,後是東廠,該不會有人突發奇想,搞了個北廠、南廠之類的吧? 

 額,不對,西對東,應該是西廠? 

 ———— 

 【大明朝可能喜歡對聯,力求對仗工整。 

 外有內閣,內有司禮監; 

 外有三法司,內有東廠、錦衣衛; 

 外有派往地方的總督、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