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7章 王莽評價轉變2

 【比如明朝時期,成功的解決了外戚之禍。】 

 【朱元璋設想的很完美,朝堂是文官和勳貴爭鬥,皇帝居中調和,誰弱幫誰一把。】 

 【地方有藩王。】 

 【妥妥的萬世永昌啊。】 

 【結果建文削藩,朱棣靖難,藩王廢了。】 

 【但沒事,還有二道保險。】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皇帝、勳貴、文官。】 

 【土木堡來了……】 

 【後來的明朝皇帝也不是沒有想過重用外戚,但不爭氣啊。】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這就和歷朝歷代不一樣,之前皇后再差也是大家族出來的,數量的增多,導致可能會出現一兩個質量極強的外戚。】 

 【但明朝皇后,大多小門小戶,宗族勢力並不強,有能力也沒有幾個,一朝富貴,他們不貪財不欺壓民眾都可以謝天謝地了。】 

 【指望他們斗的過文官……】 

 ———— 

 大明,北京。 

 “糊了,糊了。”朱元璋懊惱的叫喊了起來。 

 光顧著聽後輩閒聊,沒注意燒餅。 

 “哎,香,比咱第一次吃燒餅時候好吃。”秉持著不浪費糧食的精神,朱元璋不顧燙就邊吹氣邊吃著黑色燒餅。 

 “爹……”朱標本想規勸,既然糊了乾脆就丟了,但依著父皇的性子,指不定又要說我不知疾苦,拉著我種地。 

 “無妨,挺好吃的,只是比妹子當年給我帶的差了些。” 

 馬皇后也樂呵了起來,那時候真難啊,要將燒餅藏在胸中,偷偷帶進大牢。 

 重八也是個講情的,換做旁人怕是拿著燒餅就開吃,他倒先顧起我來,看著我被燒餅燙著的傷口潸然淚下。 

 “標兒,看到沒,你一定得好好養生,活的長一點。”朱元璋扭頭對著朱標諄諄教導。 

 “外戚之事不會改,也不能改。” 

 朱標點頭應是,外戚之事若是改了,大明指不定還活不到兩百多年,這都是歷朝歷代的教訓啊。 

 “只要你和大孫活的好好的,平穩繼位,三代之內,足可以搞定藩王之禍,勳貴也能多堅挺些日子。” 

 “咱現在也不求別的,國祚起碼比原本歷史上長一些吧。” 

 “不要亡於異族之手便好。” 

 人的期待都是慢慢拉低的,天幕未出現之前,朱元璋想大明萬世永昌,華夏大地永遠姓朱。 

 靖難之役講完,朱元璋期待大明光照四海。 

 柳如是講完,得,亡於農民起義就亡於農民起義吧,反正不能亡在異族手裡。 

 太丟人了,大明基業是打蒙古人,恢復華夏而來,最後又被異族入主中原。 

 那咱豈不是白打了? 

 “二虎,去催下他們,藥還沒有研製出來?” 

 “二虎?” 

 “二虎,你死哪裡去了?” 

 馬皇后捂嘴一笑。“重八,他送允炆母子回祖地之後,就辭官雲遊四海去了。” 

 “你還賞了他金銀珠寶,賜了一個通行天下的令牌。” 

 “怎的,老糊塗,忘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你才老糊塗了。 

 二虎也是,咱很像狡兔死,走狗烹的皇帝嗎? 

 怕個啥,不就是送他們母子二人找屈原去了嗎? 

 朕又不計較,還辭官雲遊四海。 

 沒他在身邊,一點都不習慣,他到哪裡了呢?要不要叫回來? 

 五臺山,烈日當空。 

 “施主,你心不靜。”老和尚對著來燒香的男子說道。 

 二虎也是奇了怪,本來好好的,怎麼突然心越跳越快。 

 ———— 

 【接著我們聊聊非史書記載的王莽。】 

 【漢光武帝在《東封泰山記》中有云:“王莽以舅後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權勢,依託周公、霍光輔幼歸政之義,遂以簒叛僣號,自立宗廟,隳壞社稷,喪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 

 【東漢王充《論衡·語增篇》中有云:“紂之惡不若王莽,紂殺比干,莽鴆平帝;紂以嗣立,莽盜漢位,殺主隆於誅臣,嗣立順於盜位,士眾所畔宜甚於紂。漢誅王莽兵頓昆陽。”】 

 【又在《論衡·感類篇》有云:“鄒伯竒論桀紂惡不如亡秦,亡秦不如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