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8章 王莽評價終+後續

【何茲全在《秦漢史略》(195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寫到:

“在階級矛盾尖銳化的形勢下,統治階級內部常常有一些人物提出改革的方案,希圖挽救政權的危機。……在劉氏政權希望挽救危險局勢不成功,便希望換個別家,於是王莽起來了。王莽是由外戚起家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元帝的皇后。成帝在位,社會危機嚴重的時候,也正是王家一家極其貴盛的時候。”

又說:“劉家政權已走上崩潰的路,統治階級在過著醉生夢死、腐化墮落的生活。一般中小地主階層卻在幻想著一條自救之路。希望有一個人能夠出來挽救危機。後代封建社會忠於一姓的思想這時還是不強的;反之,在這時期,在思想界佔支配地位的卻是‘五德終始論’,認為人間的統治者正如五德和四時在宇宙的運行一樣,一朝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就要讓給別家。

王莽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憑藉他比別人容易爬到政治的最高點的外戚的地位,掌握了政權。幼年的‘孤貧’、儒家思想的訓練,這些使他知道當日政治問題的癥結所在以及一般中下階層的要求,並使他能夠取得他們的擁護。”

還說:“他用一切方法在政治上樹立威望。當時統治階級中官僚、知識分子大部分是擁護他的。”】

【而在周谷城《中國通史》上冊(195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因為他是貴族的外戚,故能結交權貴;因為他處境特貧,故亦知民間疾苦。他憑著這等閱歷經驗,要來解決危機;故其所施行,在當時實是嶄新的而有革命意味的政策。”

“新政的種種,好像切中時弊。但實行能否生效,卻是另一問題。莽的新政,大抵完全失敗了。

其所以失敗的原因非常簡單,即豪民富賈,勾結縣令;對於新政,陽奉陰違.其甚者且乘機獲利,假新政之名,行自肥之實。這事很尋常。

凡欲解決危機,而政權不在貧民之手,其結果必然是這樣的。……於是嚴重的危機只有待農民起來,自動的解決。”】

【范文瀾《中國通史》(1957年,人民出版社)

“王莽對勞動人民也製造了一些好的影響。如王莽令兒子為奴償命,郡國發生旱災、蝗災,王莽帶領一些官吏富豪獻出錢財、田宅分配給貧民、貧民免納租稅,分配給貧民。派使者捕蝗、民間捕蝗給以酬錢等。”

“王莽變法的真實意圖是在停止田宅奴隸的買賣,藉以停止豪強對土地人身兼併的繼續發展。這當然又是十足空虛的幻想。”還說:“事實上五均六管是王莽把持工商業,實行最大限度的剝削。”

“王莽的侵略戰爭,完全是一種狂妄愚蠢的行動。”】

【而1956年發生了某些事。】

【所以李鼎芳在《王莽》(1956,上海人民出版社)寫道:

“在許多歷史論著中,王莽曾被稱為改良主義者的,我也曾這樣認為過。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王安石的變法和近代史上的改良主義,就會發現他們和王莽都是有所不同的。

讀到史學家們批判王莽的文章,和在教學中對這個問題的研討,都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去年因寫《論王莽》一短文,在《新史學通訊》發表。

今年在批判胡適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運動中,想到認為王莽是一個改良主義或很可能是中了反動的胡適思想的毒,愈覺得王莽有進一步批判的必要。”】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第二冊,(1979年)

“王莽憑藉王家的聲勢,廣泛結交權貴和士人。他平日裝出‘謙恭儉樸’、‘勤學博覽’的樣子,取得地主階級中許多人的好感和信任。”

“他執政以後,‘附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很快就在自己周圍糾集了一群黨羽。同時,又採取各種手段,大肆籠絡人心。……受到王莽收買的這部分官僚、貴族和儒生把王莽看成是他們的保護人,也不遺餘力地為他製造輿論。”

“王莽是一個慣於耍弄陰謀的野心家、兩面派。”不僅“裝模作樣地辭讓賞給他的大量土地和金錢”,“對人民也施加了一些欺騙性的小恩小惠”,還“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形象”。】

【而自1980年以後,則迎來一個轉變。】

【發生了什麼事,大家應該都清楚。】

【《西北大學學報》1981年第1期《王莽的悲劇》:

葛承雍認為“作為改革家的王莽”,“是當時統治集團中一個獨具卓識的人物”。

“我們以西漢末年社會的實際條件。來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不能不承認大多數是有進步意義的,而且切中時弊。”】

【《齊魯學刊》1983年第1期《關於王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韓玉德認為:“王莽是一位飽讀古文經,堅持以經治國的大經學家,大政治家”。】

【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教科書上則開始客觀評價起王莽來。】

【到了21世紀初,隨著網絡的發達,王莽則被玩壞了。】

【王莽是穿越者,劉秀是位面之子。】

————

【本次直播到此結束。】

【下期直播預告:他是環高粱河驢車漂移冠軍。】

【他當著別人丈夫的面居然做出了這種事?】

【他尊敬哥哥,善待侄兒,是個忠孝之人。】

【他是斧頭幫幫主。】

【他是絕命毒師。】

————

“喂,媽,忙嗎?”拾柒再次打起了電話。

“沒錢。”

“嘟嘟嘟。”電話又被掛斷了,媽咪呀,我真的不是想借錢,我想找個靠譜的先生看看啊。

“您好,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

“唉。”看著微信界面的紅色感嘆號,拾柒悲從中來,我很像啃老的人?

我也很有志氣的好不好。

————

評論區。

新——王莽:天下的百姓們,朕要死了。

新——王莽:朕是真的想,也真的做了,讓權貴把土地交出來,分給你們。

新——王莽:可他們壞啊,太壞了,朕的命令連皇宮都出不去,就被他們改了。

新——王莽:朕讓他們交稅,他們收你們的稅。朕讓他們交土地,他們搶你們的土地。

新,常安。

“明明都是你做的,你居然說政令不出皇宮?”城門口等著獻城投降的官員叫罵起來。“混蛋,你要做什麼?”

三百里外。

馬不停蹄向著常安城而來的劉秀不由心悸。

“你個混蛋,住口。”

新——王莽:朕沒有辦到,愧對天下百姓,朕無顏面對各位,朕決定自焚而死。

新——王莽:但光武帝劉秀陛下,肯定辦的到,他是漢室宗親,上天之子。

新——王莽:他秉承著上天的意志,要讓貧困百姓有地種,有飯吃。

新——王莽:他要殺盡貪官汙吏,欺壓百姓之徒。他要唯才是舉,讓平民百姓亦可為三公。

新——王莽:天下的百姓啊,光武帝不日就要登基,你們的好日子來了。

新——王莽:尊敬的光武帝啊,傳國玉璽朕留在宮內,請您自取,請您不要辜負百姓的期望,讓他們人人都有地種啊。

新——王莽:尊敬的光武帝啊,請您讓天下不再有勳貴世家欺負百姓的事發生。

新朝。

“艹。”三百里外的劉秀只想調頭就走。

你是死也不讓我好過啊,樁樁件件是我現在能辦到的事?

若度田,世家大族能讓朕垂拱而治。

不度田,等著民變吧。

————

三分鐘的時間轉瞬而過,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樂子人來了。

明——永樂帝朱棣:王莽,雖然你沒幹啥人事,但咱這次支持你,百姓就該有地種,有飯吃,當官就要德才兼備。

明——永樂帝朱棣:朕一個造反的都能辦到,更何況光武帝。

明——永樂帝朱棣:光武帝可是光武帝。連召喚隕石都能辦到,分田、選賢這些小事,他肯定沒問題。

明——永樂帝朱棣:王莽,你安心的去吧,就憑你這幾句話,朕安排人給你立廟祭祀。

秦——嬴政:朱老四說的對,朕一個暴君都能辦到的事,光武帝該不會不行吧?

明——崇禎帝朱由檢:就是就是,祖宗說得好,朕一個亡國之君都敢做的事,光武帝肯定可以。

清——雍正:有道理,朕一個異族皇帝都能辦的事,沒道理大漢正統、上天之子,光武帝辦不到。

唐——李世民:光武帝需不需要朕給你一些先進經驗?

漢——劉徹:李老二,有你什麼事?

唐——李世民:武帝生氣了?你是擔心光武帝辦不到嗎?

大漢,長安。

衛府。

嘴啃排骨的桑弘羊連忙勸住劉徹。“陛下,您繼續和他們吵,只會把光武帝架在火上烤。”

“現在最好不要說話,一句話都別說。”

“百姓都是健忘的。”

“不就是度田,選賢嗎?”劉徹忍不了。“朕都能辦到,朕不信秀兒辦不到。”

桑弘羊等人朝著衛青使著眼色。

“唉。”衛青心累,皇后在,你們都看著我幹嘛?

“陛下,請食。”衛青隨手抓起一塊羊排就遞到劉徹面前。

————

季漢——劉禪:祖宗加油,你肯定能辦到的。

季漢——劉禪:祖宗,你說句話啊。

————

東漢,孱陵。

“啪,啪。”倒黴的劉阿斗承受了生命不該承受之重。

劉備打不到皇帝劉禪,還打不到你小阿斗呢?

“讓你投降,讓你嘴賤!”

————

宋——劉裕:祖宗,你可以的。

————

大漢,長安。

“你可是正宗的老劉家人。”劉邦有些幽怨地說道。“怎麼跟著他們一起戲弄祖宗。”

呂雉美目之中透露出一些無奈。

“陛下,三代之後再親的人都不親了。”

“何況秀兒是您的後代,劉裕是您弟弟的後代。”

“沒直呼姓名已經很給秀兒面子了。”

————

秦——項羽:嬴政都能辦到的事,你們老劉家該不會不行吧?

漢——劉邦:你還活著?

秦——項羽:我不僅活著,我還揍了你。

秦——劉季:劉季是劉季,劉邦是劉邦。

秦——劉季:我現在是始皇義子,扶蘇皇弟兼扶蘇師傅。

秦——劉季:項羽,請你對我尊重一點。

秦——項羽:呸,等我這次回來,我非把你打成豬頭。

秦——劉季:哦。韓信要出師了,下次出征你就要在他手下聽命做事,是不是很開心?

大秦,草原。

“彼其娘之!”蒙恬看著項羽一聲怒罵,手中大戟應聲而斷。

若是當年把荊軻換成項羽……

“大不敬,大不敬。”蒙恬瘋狂搖動腦袋,自己怎麼能想如此大不敬之事。

————

西周——宋公:麻煩宋朝把國號改一下。

東周——宋公:同上。

宋——劉裕:朕覺得行。

北宋——趙匡胤:憑什麼!朕不改!

明——朱元璋:咱覺的行,反正你非宋王,也非宋公,只是因為發跡於宋州而已。

明——朱元璋:往前捯,宋州叫梁州,你叫梁朝也不是不行。

明——朱元璋:再往前,那地是宋國的,但人家不讓你用宋,你乾脆用商,挺好的。

明——朱元璋:商比你宋朝壽命長多了,挺吉利的。

————

北宋,汴梁。

“砰”“我吉你大爺。”趙匡胤被朱元璋的調侃攻破防線。

商,吉利。這兩個詞沾邊嗎?

商紂是自焚的,大宋是跳海的,不一樣,絕對不一樣。

————

明——永清帝朱宸濠:有道理。

明——永樂帝朱棣:你是哪裡冒出來的?

明——朱厚照:祖宗,我無能啊,寧王造反我沒打過,我和他隔江而治,他佔著南邊。

大明,永樂年間。

北京。

“廢……”髒字還未出口,朱棣就想明白了,朱厚照該不會給江南地下套了吧?

扶持傀儡皇帝,然後收拾江南之地?

可他是怎麼讓江南文人相信的呢?

大明,洪武年間。

“老四這後代玩的還挺大。”朱元璋不急不忙的喝著湯。

“他就不怕假皇帝把他這個真皇帝搞下馬來?”

朱標不太贊同,後代也玩的太花了吧,皇帝扶持皇帝,然後收拾江南文人……搞得花裡胡哨的。

大明,正德年間。

南京。

“王聖人,陛下不會生我氣吧?”朱宸濠有些不安的說道。

王陽明搖了搖頭,自顧自的想著事情。

不靠譜,太不靠譜了……陛下是不是玩上癮了?

明明現在就可以直接收網的事情,還要再坑文人一次。

“王聖人,開海的事情,他們真的會同意嗎?”

“陛下是真皇帝,他辦不到的事情,我這個假皇帝就能辦成?”

王陽明看著不爭氣的徒弟,又開始教導起來。

“正因為你是假皇帝,你才能辦到。”

那日,朱宸濠拉著王陽明,在朱元璋陵墓之前對著王陽明三拜九叩行起了師徒之禮。

王陽明攔都攔不住。

“師傅,以後徒兒給你養老送終。”

“只求師傅看在師徒一場的份上,將來陛下收網之後,幫徒兒留的狗命一條。”

保你的命?我的命還不知道誰保呢。

即便你不是皇帝,可你也是個王爺,你還當著太祖高皇帝的面給我行大禮……將來還不知道御史怎麼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