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3章 騷操作。

 【宋氏也偏愛趙德芳,因為趙匡胤比宋皇后大二十五歲。 

 趙德昭年紀比名義上的母親還要大,宋後或許是為了迴避這種尷尬,對他保持距離,而對於小自己七歲的德芳,就不存在這種顧忌。】 

 【趙光義繼位之後,對這個名義上的嫂子也看不順眼。】 

 【幸好他沒有做出一些海角專屬的事情出來。】 

 【只是不停的折騰她。】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日夜,趙匡胤暴崩,趙光義嗣位為太宗,號宋皇后為「開寶皇后」,次年命她移居西宮。】 

 【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她移居東宮。】 

 【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皇后去世。有司上諡號曰「孝章皇后」。 

 然而趙光義卻不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臨喪。 

 翰林學士王禹偁對賓客說:「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 

 直接被判了訕謗之罪,貶官,出知滁州。 

 宋皇后梓宮遷於普濟佛舍,既不與趙匡胤合葬,神主亦不祔廟。】 

 【兩年後,至道三年(997年)正月,才將她葬在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神主僅僅享於別廟。 

 到了宋神宗時期,她的神主牌才升祔太廟。】 

 ———— 

 大明,北京。 

 “呸,丟太宗的面。”朱棣哼笑一聲,滿臉不屑。 

 篡位就篡位,做些掩耳盜鈴的事有什麼用? 

 欺負寡嫂,你也就這點出息了? 

 朕就從來沒有欺負過寡嫂。 

 朕的洪武三十五年不得已而為之,朕的合法性和朱允炆半毛錢關係沒有。 

 趙光義呢?拿著金匱之盟說事,法理來自他哥哥。 

 可你要做戲就做全套啊。 

 把侄兒都殺了,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對嫂子好一點,處理好她的身後事,很難嗎? 

 真是惹人發笑,篡位都篡不明白,丟人。 

 與此同時,大唐時期的李世民發出了同樣的感慨。 

 “丟人現眼。” 

 “宋朝就只會欺負孤兒寡母了嗎?” 

 “太丟人了,朕一輩子都做不出這麼丟人的事!” 

 ———— 

 絕命毒師:皇帝的私德不影響他的功績。 

 絕命毒師:李老二,朱老四是明明白白篡位的,趙光義是有金匱之盟的。 

 絕命毒師:沒有確切證據的事情,請不要瞎說。 

 徵北大將軍judy:功績?趙光義還有功績? 

 徵北大將軍judy:確實有,把李老二的老家太原挖了。 

 ———— 

 大秦,咸陽。 

 “他們都不讀史書的嗎?”始皇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禮崩樂壞之時,篡位謀國的事情數不勝數,沒見過做的如此粗糙的。 

 再往後,宋挨著唐,你抄李世民的作業都抄不明白? 

 都沒人能威脅你的地位了,居然不願意好好安葬寡嫂,這可不是她的事,是你的事啊,史書給你好好記一筆,總比現在強啊。 

 ———— 

 【趙光義的這波操作,我沒有看懂。】 

 【但不重要,因為後續看不懂的騷操作更多。】 

 【歷朝歷代都有避諱,無可厚非。】 

 【好一點的比如明朝,老朱家自己造生僻字。】 

 【大唐因為世、民二字都是常用字,避諱太麻煩了。 

 所以李世民規定,只要世民二字沒有連著用,都可以不用避諱。】 

 【漢宣帝劉病已登基,因為病、已都是常用字,百姓避諱多有不變,乾脆自己給自己改名,劉洵。】 

 【當然有些王朝麻煩百姓也無可厚非,避諱一下也是小問題,無非書籍記載文字。】 

 【比如道德經最開始是:道恆道,非恆道。】 

 【避諱漢文帝劉恆,改為道可道,非常道。】 

 【影響不大。】 

 【但趙光義不一樣,他是不一樣的煙花。】 

 【本來他叫趙匡義,因為趙匡胤登基,避諱匡字,他和弟弟便一個改光義,一個改光美。】 

 【他登基,避諱光義無可厚非,也不能過多指責。】 

 【但他阿彌陀佛的就沒見過他這樣避諱的。】 

 【大宋此時無光也無義。】 

 【名字帶有光、義,改。】 

 【弟弟趙光美,改名為趙廷美;北宋名將楊光美,改名為楊美;名將李懷義改名為李懷忠等等。】 

 【書籍改也是常規操作。】 

 【但他連地方的名字,都不準帶光和義,你說這不是吃飽撐的嗎?】 

 【義陽軍改為信陽、彰義軍改為彰化、義興縣改為宜興、崇義軍改為崇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