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3章 騷操作。

 據清代學者錢大昕所著《十駕齋養新錄·避諱改郡縣名》記載,當時至少有26個地方改名。】 

 【“義士”這個詞古已有之。 

 出自《左傳·桓公二年》“ 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義士猶或非之。” 

 宋太宗繼位後,“義士”被改為“信士”,據清代著名藏書家翟灝所著《通俗編.釋道》記載“義士,蓋但出財之人,今人出財佈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義字皆改為信。”】 

 【同音字也要改,有一個官職叫做:諫議大夫。 

 就是因為跟這"議"跟"義"同音了。 

 趙光義就把這個官職,改名為:正諫大夫。】 

 ———— 

 大秦,咸陽。 

 “是有些過分,但還在情理之中。” 

 “也談不上什麼騷操作吧?” 

 ———— 

 【但是吧,改就改吧,在繼位第二年趙光義又把自己名字改為單字“炅”,並且下詔“詔除已改州縣、職官及人名外,舊名二字不須迴避(《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八》)”。】 

 【你鬧著玩呢?】 

 【你這圖啥?】 

 【先折騰一遍,然後又折騰一遍?】 

 大秦,咸陽。 

 “朕剛才什麼都沒說。”嬴政看向幾人。 

 劉季行禮。“兒臣只聽了天幕言語。” 

 “不知父皇剛才有何教導?” 

 “兒臣專心聆聽天幕,未曾聽到父皇教誨,請父皇治罪。” 

 扶蘇望著劉季,乃乃的,都是知識啊,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怪不得人家能當漢高祖,我只能自殺。 

 ———— 

 【現在又需要重新避諱“炅”字,但這個字比較冷僻,使用少。】 

 【如果只是這樣,勉強可以說他做了一件好事,但……】 

 【據《淳熙重修文書式》記載:宋太宗改名後,與“炅”發音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共有17個需要避諱,例如炯、熲、耿、憬等等。】 

 【拾柒只能說,有病就快去治。】 

 ———— 

 大唐,長安。 

 同為太宗,李世民覺得趙光義實在是把太宗稱謂拉的太低了。 

 君不見漢太宗,朕唐太宗,朱老四的明太宗,個頂個的能力強,長得帥,能文能武。 

 怎麼到了宋朝成了這副德行? 

 “趙光義必是殘民害民之君!”魏徵嘟嘟囔囔的聲音響起,李世民示意他解釋解釋。 

 “陛下,避諱是否需要重新登記戶籍?” 

 “不避帝王諱算不算大不敬之罪?” 

 魏徵僅用兩句反問便回答了李世民。 

 “是啊。”李世民感嘆了起來,朕雖然是富貴人家的出身,但朕也是一仗一仗打起來,朕也曾治理各地。 

 官吏盤剝百姓的手段,朕是親眼見過的。 

 就拿這避諱改名來說,登記戶籍的胥吏不收你一筆錢財你能過得去? 

 普通百姓僅在申請這一流程就被卡的欲仙欲死。 

 更莫說若是官員想要收拾富貴人家,你要沒有一點背景,官員只需一句大不敬之罪,就可破家滅門。 

 連上京告御狀的機會都沒有,能到縣丞門前都實為大不易之事。 

 ———— 

 【教員對趙光義的評價:不擇手段,急於登臺。言過其實,無能之輩。】 

 【拾柒覺得完美符合趙光義的一生。】 

 【接下來進入趙光義“戎馬征戰”創建“鐵血大宋”風氣的一生。】 

 ———— 

 幽冥之地。 

 大宋聯席會議。 

 “開戰,和他們開戰!”趙光義在自己的位置上叫嚷著。 

 李清照無奈的用力拍了拍桌子。 

 “安靜!” 

 “安靜!” 

 “趙光義先生,你再擾亂會場秩序,我只有請你出去。” 

 趙光義怒髮衝冠:“你個小女子,居然敢直呼朕的姓名,朕是大宋太宗,這是朕的大宋,不是你的。” 

 李清照示意安保部負責人——真怒髮衝冠——岳飛將趙光義叉出去。 

 “太宗陛下,您是自己走,還是末將請你走?” 

 趙光義灰溜溜的走了,岳飛在朱元璋的教導下,整天想找個理由揍大宋皇帝已經等太久了,自己若是還嘴,怕是要捱揍啊。 

 “該死的趙匡胤,活著不願意把皇位給我。” 

 “死了也不安生,寧願把權利給聯席會議,也不給朕!” 

 正在與阿修羅交戰的趙匡胤則是滿臉喜色,內政交給聯席會議,朕在外面打仗。 

 一個字“爽。” 

 “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