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8章 趙光義的其他戰爭

 【党項。】 

 【唐德宗貞元分振武、朔方二節度置夏州節度使,治夏州(今陝西靖邊白城子)。】 

 【剛開始稱為夏州節度使,領夏、綏、銀三州,兼領宥、鹽二州。】 

 【拓跋思恭在鹹通時佔據了宥州,權知夏綏銀節度使,此舉引起了唐王朝的懲戒。】 

 【唐末農民大起義時,黃巢叛亂,拓跋部支持唐朝。】 

 【唐僖宗於中和元年十二月(881年),唐僖宗嘉獎拓跋思恭,賜軍號為“定難軍”,督促拓跋思恭率兵入衛京城。】 

 【中和三年七月(883年),黃巢被平後,唐僖宗因為李思恭平定叛軍出力很大,加任李思恭為太子太傅,晉爵為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 

 【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党項相繼依附於五代各政權,但期間 一直世襲定難軍節度使一職。】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李思恭去世,由於李思恭的親子李仁佑早卒, 其孫李彝昌又年幼,因此定難軍節度使一職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諫繼任 。】 

 【乾寧四年(897年),李茂貞叛亂,唐昭宗被迫離開京師,奔逃到華州,以華山為天險,抵擋李茂貞的進攻。】 

 【唐昭宗為了擊敗李茂貞,在逃亡途中詔令加升李思諫為副都統,以定難軍節度使兼任寧塞軍節度使一職,與唐將共同討伐李茂貞。】 

 【李茂貞為了逼退李思諫的軍隊,領兵圍夏州。夏州形勢危急之際,李思諫修書求助朱溫,朱溫派其部將劉知俊聯合李思諫的軍隊共同擊退了李茂貞的軍隊。】 

 【李茂貞上表唐昭宗請罪,而李思諫與朱溫的合作正式開始。作為李氏拓跋部統領的中心地區的夏州自此成為朱溫的勢力範圍,《西夏書事》評其為“李氏變節之始”。】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滅唐建梁,五代歷史正式開啟。】 

 【朱梁建立之初,李思諫即上書歸附朱梁,梁太祖令其繼續擔任唐時的職位,並且加升他為檢校太尉兼侍中。】 

 【次年(908年),李思諫離世,李思恭的孫子李彝昌繼承李思諫的職位,成為新一代的定難軍節度使。】 

 【開平三年(909年),拓跋部發生內亂,李彝昌被其部下高宗益所殺。】 

 【高宗益是夏州節度使,他和他的同黨們企圖割據夏州以形成單獨勢力,結束拓跋李氏對夏州多年的統治形勢,此舉引起了夏州民眾的反對,民眾殺了高宗益,並且將李彝昌族父李仁福擁立為新的定難軍節度使。】 

 【開平四年(910年),梁太祖部將劉知俊因為擔心其功高震主,於是暗中勾結李茂貞起兵反梁,李茂貞為了報當初李思諫的仇,與劉知俊合計共圍靈、夏二州,李仁福向梁太祖求助解圍,梁太祖派部將李遇、劉綰帶軍至夏州,與夏州軍一起擊敗了李茂貞與劉知俊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