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8章 趙光義的其他戰爭

 【開平四年十二月(910年),梁太祖加升李仁福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梁末帝乾化三年三月(913年),李仁福被封為隴西郡王,《西夏書事》評:“此李氏封王之始”。】 

 【龍德三年(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 

 【次年(924年),加李仁福為朔方王。】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賜李仁福功臣號。】 

 【長興四年(933年),李仁福去世,後唐追封其為虢王,其子李彝超嗣位。】 

 【此時的拓跋李氏已經在銀夏地區成為了具有絕對領導權的部族,後唐明宗擔心拓跋部威脅中央統治,於是與李彝超發生了多次戰爭,但後唐軍隊皆無功而返,這讓割據銀夏的李彝超兄弟愈加不把後唐放在眼裡,變本加厲地挑釁後唐統治。】 

 【“此李氏割據夏州之始”。】 

 【後唐廢帝清泰二年(935年),李彝超卒,其弟李彝殷代為定難軍節度使。】 

 【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建後晉,李彝殷上表歸附,授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後晉出帝開運元年(944年),李彝殷出兵幫助後晉攻打契丹,後因功被授為契丹西南面招討使。】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滅後晉建後漢。】 

 【乾佑元年春二月(948年),漢隱帝即位,詔李彝殷為定難軍節度使兼侍中。】 

 【乾佑二年(949年),後漢將靜州歸入定難軍,至此,拓跋部始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拓跋李氏統治區域擴大。】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滅後漢,周太祖為了拉攏拓跋李氏,詔封李彝殷為隴西郡王,但是李彝殷並未接受冊封,而是選擇遣使歸附北漢。】 

 【其時北漢勢弱,後周對拓跋李氏採取軟硬兼施的政策。】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後周加封李彝殷為西平王。】 

 【顯德四年(957年)冬,李彝殷叛漢歸周,正式接受西平王的冊封。】 

 【建隆元年(960年) ,宋太祖建北宋,李彝殷上表祝賀,並且為避太祖父的名諱,改“殷”為“興”,太祖加封李彝殷為太尉,位列三公。】 

 【陳師道評:“宋初職備三公者,內則趙普,外惟彝興,彝興以藩鎮領之,尤異數也”。】 

 【建隆元年(960年)三月,李氏協助北宋軍隊攻打北漢。】 

 【建隆三年(962年),李彝殷向宋上供馬匹,這也是在實質上正式歸順於宋。】 

 【乾德五年(967年)秋,李彝殷離世,宋廷追封李彝殷為夏王,其子李光睿權知州事,為避宋太宗諱,改“光”為“克”,繼任定難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