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安 作品

第149章 論臥龍

 劉永興緩緩走下講臺的那一刻,張勇義憤填膺的站起來!

 這個矮胖矮胖的學生,倒是和張飛有幾分相似,還是那種環眼,皮膚黝黑黝黑的!好像在炎炎烈日下暴曬了好幾年一般。

 還沒等同學們反應過,張勇已經站在講講臺上了!

 說起三國,我有獨到的見解,因為我就是張飛的後人,從小就關注著三國演義!

 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三國成也諸葛亮,扮演諸葛亮!

 張勇直接拋出了王炸一般的話語,直奔主題!

 又是一個全新的見解,同學們仔細的聆聽著,教室裡一片寂靜。

 張勇滔滔不絕的講起來,講的神采飛揚,義憤填膺,如同三國戰場上的一員勇將,又像當年的張翼德再生。

 三國時期,蜀漢在夷陵之戰後,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局面。

 劉備在去世前,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諸葛亮在接管蜀漢政權後,勵精圖治,很快就穩定了蜀漢的形勢。

 他對內發展經濟,鎮壓叛亂,對外結盟孫權,向曹魏發動北伐。

 一時間,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欣欣向榮,煥發了蓬勃的生機。

 可是,曾幾何時,蜀漢卻成為了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

 蜀漢在滅亡時,連像樣的人才都沒有幾個,這一切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

 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才導致蜀漢的滅亡,絕對不是司徒王郎口中的天數使然。

 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是統軍人才匱乏,這也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在三國末期,蜀漢的形勢日益混亂。

 當時的東吳使者薛珝對蜀漢的情況形容是,“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 經其野民皆菜色”。

 還說蜀漢君臣如同房屋被焚時,依然住在房樑上的燕雀,“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

 我們知道,蜀漢在諸葛亮治理的時期,雖然連年北伐,可是依然是道不拾遺,國富民強。可是諸葛亮僅僅去世三十年,蜀漢就變成了這樣一副模樣。

 最為嚴重的是,蜀軍的戰鬥力也在日益下降。

 姜維在掌握軍權後,對曹魏連續發動了多次北伐,可是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卻寸土未得,在後期甚至是連一次勝仗也打不了。

 蜀軍最大的問題,還在於它的統兵將領上,由於沒有可以堪當重任的將領,只能起用老將廖化擔任先鋒。雖然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對老將是一種誇讚,可也暴露了蜀軍的尷尬。

 在蜀漢滅亡的時候,這個問題暴露得更加突出。

 姜維屯兵劍閣,擋住鍾會的魏軍主力的時候,鄧艾率領三萬魏軍偷渡陰平,奇襲成都。鄧艾的這次行動,完全是一種軍事上的冒險。

 當鄧艾從陰平小道到達江油的時候,蜀軍將領馬邈不戰而降,為鄧艾打開了進軍的大門。

 不戰而降,可嘆可悲!

 鄧艾和蜀漢援軍最後的決戰中,蜀軍將最後的兵力全部交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想讓他能夠力挽狂瀾。

 這支蜀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優秀的,在綿竹之戰的時候,這支軍隊在開始時頂住了魏軍的進攻。

 魏軍的悍將師纂、鄧忠都由於作戰失利,回去對鄧艾說蜀軍未可擊。

 只是在鄧艾以斬首為威脅的嚴令下才攻破了蜀軍。

 那麼,有這樣戰鬥力的軍隊,卻被鄧艾的遠道而來、兵少力疲的魏軍打敗,主要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歸根到底,還是將領的能力上。

 在這支蜀軍中,集中了大批過去老一輩將領的子弟,他們大多都戰死沙場,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可是,在作戰過程中,這些人裡只有黃權的兒子黃崇提出了一條正確的建議,讓諸葛瞻率領蜀軍趕快進軍,把鄧艾的軍隊堵截在山險地帶,不如他進入平原。

 可就是這唯一的正確的建議,諸葛瞻都沒有采納,使得蜀軍遭到了綿竹之戰的慘敗,蜀漢以至於亡國。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當時蜀軍中能有一位將領,能力哪怕達到法正一半,鄧艾和他的軍隊將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當時的蜀漢人才凋零,沒有一個能夠挽救蜀漢命運的人,大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蜀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