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共享經濟

 顧哲一開始就看出來,這個鍾洋,還有這個共享單車項目,絕沒有那麼簡單。

 還是回到剛才經濟學教授那個問題。

 如何創收。

 就是這個項目吸引人投資的點究竟在哪裡。

 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

 現金流。

 現金流和資產是不同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以前世十年後2023、2024年二線三線城市的物價來計算,如果家裡有一棟200萬的房子,20萬的車,那可以說,這個家有220萬的資產。

 看起來好像很多,非常不錯對不對。

 但是實際上,這個家年收入20萬,各種支出還貸10萬,那這個家,最後實際剩餘的可支配收入還有10萬。

 這也就說,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說,這個早已奔小康的家庭,現金流就是10萬。

 你十萬塊,做個小型餐飲都很困難,更別說是做一些別的更賺錢的生意了。

 錢,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生出更多的錢。

 這是商業的基本邏輯。

 那有人就說了,不能把資產變成現金流嗎?

 當然可以。

 但問題是,房子賣了,住哪?

 車子賣了,走路坐地鐵去談生意、跑商務嗎?

 這已經到了豪賭的範疇了,如果是一個公司走到了這一步,那它已經是在懸崖邊上的死馬當成活馬醫了。

 回到剛才的共享經濟。

 且不說幾年以後,就現在的生產技術,單車的成本,也能壓縮到幾十塊,甚至是小几十塊錢以內。

 或許有人覺得,共享單車一單隻使用不到一塊錢,而且使用頻率也並不高。

 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成本很低,回本也很困難。

 但這,只是表面的現象。

 如果後世真的經歷過共享經濟時代,就會知道,共享經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

 收押金。

 99塊的押金,68塊的押金。

 用戶基數足夠的情況下,單單是這筆押金,就能形成一筆恐怖的現金流。

 不說遠的,一個有二十萬人的大學生,有五萬人的用戶並不困難。

 一個用戶收取99塊的押金,就會形成一個五百萬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