翃洺 作品

第111章

 陳志忠咂咂嘴,“人少有人少的好處,我一個農民想不了那麼遠,雖說掙了些,但總覺得不對味,這樣下去,再有過一兩代,農村怕是真沒人了!。 

 溫言奇說:“進城若是有了正經工作,也能留下去,若僅僅是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終歸還是得有個別的出路”。 

 說話的功夫,陳志忠老婆就做好了幾樣菜,肉也烤了上桌。 

 陳志忠忙招呼溫言奇,溫言奇試著嚐了一口,“老陳不錯哩,這味道不像是家常菜,倒有些餐廳味”。 

 王平說:“老陳老婆本來就是鄉里食堂的廚子,去年讓老陳叫回來的”。 

 陳志忠說:“家裡忙的騰不出手,就叫回來幫忙”。 

 “哦,我說呢,一般家裡做不出這味道”。韓雲輝撕扯著一塊肉嘟囔。 

 “我說,長河,王平”。溫言奇放了筷子,說道:“我一直有個想法,像泉林這樣的鄉鎮,背靠青山,放眼平原,又有個海棠峪的景點,風景自不必說,到處還是泉水,離城裡也不算遠,你們就沒考慮往旅遊上靠靠”? 

 嶽長河疑惑道:“縣長的意思是”? 

 溫言奇解釋道:“你們常年待在這裡,怕是看習慣了,城裡人就不同了,週末或者孩子放假,縣城不是商場就是個小公園,倒不如這裡。你看看,溫言奇指指遠處,能見到雪山,青松,河水,草甸,就是一個立體的風景”。 

 嶽長河點點頭,“那倒是,泉林的景色別說在雲州,就是在市裡也是數一數二的。就那個海棠峪,站在上面向北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往南又是長雲山,草甸,野花遍山野,一渠溪水常年流淌。就是我和王平常年待在這裡,上去也仍然覺得漂亮。可就是路太難走了,不是越野車壓根上不去。到現在,真正上去過的人也是有數的幾個”。 

 溫言奇說:“來的路上,我們還說,像小方,他就覺得城裡好,韓縣長呢,倒覺得鄉下好。兩個人追求不一樣,小方想的是便捷,韓縣長想的是休閒”。 

 “可咱們想想,現在的消費主力是哪一撥人?恰恰是韓縣長這一撥”。 

 韓雲輝一口肉噎了半天嘟囔了一句:“我咋就成了消費主力了”? 

 溫言奇笑道:“還真就是你我這樣的,有閒錢,有閒心,孩子不大不小,不用操心。小方那樣的,連個對象還沒著落,休息了還不急著往城裡跑”? 

 方超說:“溫縣長說的是這個道理,我那些工資打發自己都費勁”! 

 溫言奇說:“我看朝這個方向考慮考慮。路難走不是問題,縣裡想辦法。鄉里應該將現有的資源好好利用起來,比如老陳這樣的,把家裡好好收拾收拾,搞個特色農家小院,又不租房,吃的都是現成的,上山看了景,進屋吃了農家菜,一個週末打發的有聲有色”。 

 “縣長說我家”?陳志忠聽的出神。 

 溫言奇說:“是啊,老嫂子這菜做的不比城裡餐廳差,我都覺得好,其他人口味未必比我還刁些”? 

 韓雲輝這才插話說:“縣長說的有道理,多發展幾個像老陳這樣的,把衛生搞好,道路修好,特色搞起來,不愁人不來。像我們週末,若是有時間,還不是城裡找個院子,一呆一天,倒不如這裡”。 

 溫言奇看看陳志忠,“老陳敢不敢幹”? 

 陳志忠想都沒想,立馬說:“敢!怎麼不敢?既然縣長說能幹,我就敢整,別的不說,我就一個膽子大。人來了,我可以做,人不來了,我該幹啥幹啥,又不影響”。 

 溫言奇笑笑,衝陳志忠豎了豎大拇指:“老陳可以,有魄力!” 

 陳志忠撓了撓頭髮,“啥魄力不魄力的,農民嘛,閒著還不是閒著”。 

 溫言奇又對嶽長河說:“這個事不是我第一天想了,這來的一路上還在琢磨這個事,越琢磨,越覺得有意思。回去後,我和韓縣長再合計合計,上海棠峪的路,縣裡想辦法。但鄉里首先要做這麼幾個事……”。 

 聽溫言奇這樣一說,嶽長河幾個人便正了正身子。 

 “首先把鄉里靠山的幾個村子的道路規劃好,縣裡花錢修簡易公路,這個用不了幾個錢”。 

 “其次,找幾個飯菜做的好的利索人家,將屋裡屋外,該換的換,該修的修,房前屋後,整治乾淨,院裡一併鋪整齊”。 

 “第三,有目標的栽植些觀賞性的花花草草,野地裡的那些野花野草就很好。我剛才路過看見村口的杏樹杏花開的正旺,像這些樹種就可以。既可以賞花,又有經濟價值。應當在合適的地方,集中連片,擴大面積”。 

 “對有實力,又願意搞的人家,縣裡或者鄉里提供補助,具體怎麼個補助方法,我們回去再研究”。 

 “終歸一句話,不玩虛的,一進泉林,就要讓人覺得賞心悅目,一進農家,就要讓人吃的紮紮實實,一出泉林,就要讓人覺得流連忘返”。 

 “怎麼樣,能不能搞”? 

 嶽長河一聽溫言奇這麼說,當下就拍了胸脯,“縣長放心,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幹!”。 

 溫言奇擺擺手,笑道:“我只是說了個大概,具體還有細節,縣裡可以組織人完善,但實際操作還是鄉里,你們平時還要多琢磨,究竟怎麼搞,我們再商量”。 

 陳志忠忙拿出瓶酒來說:“原本想著請縣長來我家吃個便飯,沒成想又給我謀個好事,今天說啥也得喝一瓶!”。 

 溫言奇呵呵一笑,“喝酒我不行,長河你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