翃洺 作品

第112章

 韓雲輝習慣了溫言奇的做派,斟酌著說:“組織部在幾個局搞了民主推薦打分,一部分可以,但有些單位有問題……旅遊局、水利局、黨校的幾個新提拔的副職,反映不是太好,大家有議論……”。 

 溫言奇仍不搭腔。 

 韓雲輝頓了頓,接著說:“要麼能力不行,要麼工作沒起色,要麼品行不行……” 

 溫言奇這才詫異的抬起頭問:“怎麼還扯到品行上去了?那推薦結果呢?” 

 韓雲輝說:“旅遊局的有位女同志,也不知怎麼搞的,風言風語。關鍵就是這個推薦結果,這三個人在原單位的打分情況很低。尤其旅遊局的王詠梅和水利局的何文越,他們倆人對提拔的人也不滿意,有些牢騷”。 

 溫言奇半晌沒說話,現在提拔幹部都要走個單位推薦的程序,當然這個並不是組織部提拔幹部的決定因素,但這一關是總要過的。這個打分有些時候也分兩面看,就省廳規劃處處長老寧,連續兩年年底考核不合格,事後經調查,也是暗地裡有人串聯使壞,章書記調整了處裡的班子後,再沒有出現這個情況。 

 組織部擬選的人,按說也是經過考察的,偏偏推薦是這麼個結果,是像老寧那樣背地裡有人使壞? 

 “你對這幾個人瞭解不瞭解”?溫言奇知道韓雲輝為人謹慎,若真是無所謂的傳言,他也不會給自己講,既然說了,就肯定還有下文。 

 不料,韓雲輝卻不鹹不淡地說:“談不上了解,不過旅遊局那個,倒是經常見,你來之前,做過一段時間電視臺播音員,後來調到旅遊局”。 

 溫言奇只好問:“那組織部怎麼說”?。 

 “組織部當場並沒有公佈分數,這個分數結果也是私底下有人告訴我。現在走到哪個程序,還不清楚”。 

 打分低才是韓雲輝關注的要點。 

 溫言奇點點頭說:“如果確實分數很低,又有反映,這個就要核實”。 

 韓雲輝說:“我也是這樣想的,這幾個局也不是小單位,尤其廣電,底下管著幾個部門,傳閒話的人不少,現在馬書記管著組織,有些話怕是也聽不見了,我想還是慎重些為好……”。 

 韓雲輝雖說開著馬寧波的玩笑,但其實也說明了一些情況。一直有個怪現象,如果不是你有意識的去,那麼你管什麼,有時還真聽不見什麼,而當你自以為聽見一手消息的時候,其實已經傳了很久。終歸是位子上去了,就有點曲高和寡的意思。 

 “先看看組織部怎麼說吧……”。溫言奇自認為是縣長,組織部提的方案,就是李輝提的名單,現在馬寧波又管著黨群。韓雲輝現在說了這麼一句,自己姑且聽著。 

 “也是”,韓雲輝點了點頭。 

 張相偉升任市長後,第一次調研,最後一站才輪到雲州。 

 李輝、溫言奇仍舊“不聽招呼”帶著縣裡的幾個頭頭,趕到高速路口接了張相偉。 

 一整天看了幾個點。張相偉一改往日做派,多半隻是聽,講的很少。 

 下午用完餐後,李輝、溫言奇按照慣例又聚到張相偉房間。 

 張相偉搓了搓臉,略顯疲憊。 

 李輝見狀,倒了杯熱水遞給張相偉,“張市長,今天安排的點多了些……”。 

 “多看些好,這樣就能知道你們整天在忙什麼了”。 張相偉接過水杯,放在茶几上。 

 李輝又說:“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張市長還得多批評……” 

 張相偉並不接李輝的客套話。轉身問溫言奇:“聽說你要在泉林搞什麼旅遊?” 

 “李書記和我有這麼個想法”,溫言奇拉上了李輝。 

 “今天怎麼沒有安排調研?說來聽聽”。張相偉顯得很有興趣。 

 溫言奇就說:“只是搞了個初步規劃,具體還沒有落實。張市長知道泉林鄉的,旅遊資源豐富,但農民多半都是進城打零工。我們考慮將資源整合一下,依託海棠峪,發展旅遊業,農戶可以搞餐飲,一些農產品也可以靠旅遊賣出去。一方面吸引外面的人來觀光,一方面吸引出去的人回來。在務農的基礎上,多一份收入”。 

 “海棠峪……”,張相偉仰起頭想了想,“不知道哪年去過一次,風景確實好,我記得根本沒有路嘛!”。 

 溫言奇笑道:“張市長說的是,路況確實很差,少有人去多半就是這個原因,聽說上面好,可就是上不去。所以我們想先修路,再整治村落環境”。 

 張相偉想了想說:“你們這個做法是對的,我們過去總是鼓勵農民走出去,現在看來也是有問題,農民是走出去了,但分的地還在那裡,看似都能外包,也富了幾個人,可一算賬還是廣種薄收,一平均,再平攤,其實沒有增長多少。只不過是將原本幾十個人的收入集中到一兩個人身上”。 

 “而出去的人,有文化的還好些,沒文化的也就是你說的,打個零工,要麼就是召集幾個人,乾的還是下苦力的活,朝不保夕。哪天干不動了,再回去,還是個從頭再來”。 

 溫言奇說:“張市長說的在理,我們去年做了些招商,引進了澱粉廠和飲料加工廠,現在正在建設。一旦投產,農產品銷路就有了保障。在這個基礎上,再相應的發展旅遊業,搞一些特色,農民的收入就會多元化”。 

 “你這個思路很好”!張相偉指了指溫言奇,“雲州的原來的工作短板就是太倚重礦產。政府多了些稅收,老百姓得不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