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瞳 作品

第1048章 從實物稅到貨幣稅轉變

 這個翰林院侍講剛提及的老百姓受折色法而苦不堪言,這倒是真的。

 稅收是國家最基本的收入來源。

 最早是以實物收取,到後來轉變為錢物並徵,再到後來順應發展需求,又有轉變。

 在形式上分為“本色”和“折色。”

 所謂本色,是指賦稅中原定徵收的實物,如稻穀、米、麥,按一定比例改徵其他財物的,便稱為折色,又叫折稱折納。

 看起來很公平也很人性,實際上有很大的漏洞。

 遇有災害之年,糧價大漲,便用糧食折銀。

 第二年,糧價恢復了,又用其他價格更高的絹折銀,總之地方藉機操柄,什麼值錢就折什麼,百姓就苦不堪言。

 折來折去,把老百姓終年辛勞換來的顆顆粒粒折騰光了。

 但也並不能說折色法不好,這其實是商品貨幣發展的產物。

 全銀法也是折色的一種,只不過更加完善。

 關寧力推,完成從實物稅向貨幣稅轉變。

 當時他在提出之後就遭受到很多人反應。

 其中有守舊派,接受不了這種太大的轉變,還有一種人則是因利益受損而反對。

 實物可操作性很大,比如納糧時在運輸裝卸等過程中產生的損耗。

 羊毛出在羊身上。

 損耗還是要老百姓出,在收稅時自然而然的多收,關鍵是沒有定額,官員們理所應當的貪腐。

 關寧開口道:“朕在制定之前就已考慮周全,折色只能折糧,不得以其他物品代替,且折價是以當年市面行情為準。”

 “這一點薛大人清楚。”

 薛慶點頭道:“全銀法可以說是折色法,但比折色法更完善,在上京試行這幾年,諸多問題皆已更改。”

 “新朝初建那幾年,糧價較高,百姓生活貧困,相應的折色較高,但收的稅少。”

 “近年來,糧價平復,折色相對較低,徵收的就多了些。”

 他說的很簡單。

 誰都能聽的明白,就是以行情基準而定。

 眾人點頭,如此看來倒也能免除折色之害。

 “還有一個問題。”

 詹子平又站出班位。

 “上京生活居民較比其他地域富裕一些,手中或有存銀可繳稅,那其他貧苦之地,老百姓手中只有糧食而沒有存銀,又如何以銀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