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雙贏之策

 劉驥滔滔不絕地敘述著。 

 城內的鄉紳們如何對城外聚集的災民感到厭惡和憂慮。 

 甚至願意出資出糧,堅決驅逐或消滅災民。 

 李培恩心中暗自嘲諷,冷笑幾聲。 

 他原本以為劉驥,那個曾被沈周領導的常州府晾置多年的人,不至於是個頑固的文官政客。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對方僅僅半天之間,就將這份權力運用得像個典型的明朝官員。 

 除了劉驥,讓李培恩心寒的還有滿城的常州府紳士。 

 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這些人寧可出資出糧挑起戰亂,也要驅趕難民,卻不肯在難民陷入絕境前施以援手,哪怕是一碗稀粥。 

 此刻,李培恩深深地體會到,這大明從上至下已經腐敗至極! 

 抑制住內心的憤怒,他等待劉驥說完,然後表情平靜,語含深意地問: 

 “劉副使,天亮前我讓手下的一名錦衣衛給你傳達了一句話。” 

 “那錦衣衛回來說你當時回答知道了。” 

 “那麼,我想問問劉副使,你還記得那句話是什麼嗎?” 

 劉驥不明所以,皺眉思索一會兒,沉聲道: 

 “如果我沒記錯,李安撫使當時是通過他人轉告我‘以民為本’這四個字?” 

 “沒錯,確實是‘以民為本’。”李培恩點頭確認。 

 接著,他對王承恩行禮,繼續對劉驥說: 

 “我當時告訴你這四個字,是希望你明白,天下的百姓都是我們大明的子民。” 

 “城外的難民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 

 “如果不是昨天常平倉發生火災,他們絕不會冒險進城搶糧。” 

 “現在你要對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動武,我覺得這恐怕會違背天意啊!” 

 李培恩說完,轉向王承恩: 

 “當今聖上剛剛登基,如此殘害百姓,恐怕會讓皇上不悅。” 

 李培恩的話喚醒了王承恩。之前劉驥提到用兵對付難民時,王承恩並未深入思考後果。 

 他只是本能地認為這可能是個軍事功績的機會,所以才召來李培恩詢問。 

 但現在,李培恩的話讓他徹底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