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雙贏之策

 崇禎皇帝剛剛即位,連年號都還未改! 

 如果有膽敢屠殺百姓的行為,恐怕會讓崇禎皇帝勃然大怒。 

 看到王承恩也猶豫了,劉驥的臉上不禁流露出困擾的神色。 

 他原本設想,既然城外的難民已經引起過動亂,稱他們是真正的暴民也不為過。 

 因此,他出兵驅逐難民,是平息叛亂,維護治安。 

 然而,他的主張必須得到王承恩和李培恩的支持才能實施。 

 只要這兩位不同意,奏章就會詳盡地呈遞給尊貴的帝王。 

 劉驥深知,那樣他將無法逃避欺君之罪的懲罰。 

 目前,李培恩已顯露出異議,王承恩則猶豫不決。 

 劉驥面帶愁容,開口道:“兩位宦官大人內心的掙扎,下官心知肚明。” 

 “只是現在全城的士紳市民,皆對城外難民心存畏懼。” 

 “因此,並非我有意要對百姓下手。” 

 “而是城內民眾的情緒如此,我別無選擇啊!” 

 “再者,兩位此刻都在城內安居。” 

 “若那些難民再生事端,二位還能安寢無憂嗎?” 

 李培恩對劉驥的藉口毫無興趣。 

 他知道,無論劉驥如何巧言令色, 

 驅使他對付難民的動機只有兩個: 

 一是爭取全城士紳的支持; 

 二是貪圖可能的功績。 

 所謂順應民心,不過是空洞的說辭。 

 昨晚難民入城,僅是搶了幾戶富人的糧倉, 

 並未傷及人命,也沒打擾普通市民的生活。 

 所以,除了那些富裕的士紳, 

 普通百姓並不懼怕那些難民。 

 畢竟,大家都知道,難民昨晚是因為常平倉被毀,迫不得已進城尋找糧食求生。 

 然而,看到王承恩猶豫不決的神情,李培恩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 

 他向王承恩行禮,提議道:“王公公若擔憂難民再度作亂。” 

 “我有個想法,或許能消除您的憂慮。” 

 “哦?那你快講。”王承恩迫不及待地催促。 

 實際上,聽完劉驥和李培恩的觀點後, 

 王承恩覺得兩方都有道理。 

 這麼多難民聚集在常州城外,且已發生過一次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