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港口

 經過這幾天的裝載,親歷糧食的災民將成為李培恩在災民中的穩定力量。 

 只要他們存在,就能維持災民的基本穩定。 

 李培恩沒有將這批糧食存於崇明島, 

 溼度大不過是次要因素。 

 真正的原因是,他不願將糧食置於可能聚集數萬災民的崇明島上。 

 他本能地想要將糧食與災民分隔開來,以最小化潛在的風險。 

 樂觀地說,李培恩的這種特質叫作極度謹慎。 

 悲觀一點,也可以視為隱性的疑慮重重。 

 關鍵在於,李培恩能否把握好這個度。 

 船隻駛入黃浦江後,一座綠樹覆蓋的小山映入李培恩的眼簾。 

 途經一處回水灣,他看到江邊碼頭旁的小漁村。 

 李培恩感覺此地頗為宜人,於是招呼船長前來詢問:“此處是何方?離松江縣尚有多遠?” 

 船長環視四周,答道:“恐怕已身處松江縣境內,不過要抵達松江城,恐怕還需數十里的行程。” 

 “好吧,那我們就儘快向松江縣進發。”李培恩點頭示意,接著又問船長: 

 “你看那個回水灣的小碼頭,若加以修繕,能否停泊大型船隻?” 

 船長側首,望向漸漸遠離的小碼頭,沉思片刻後說: 

 “此處水流平緩,船隻拋錨應可安穩。但是否能靠岸,還要看碼頭附近的水深。” 

 “那麼像我們這樣的船,吃水深度通常是多少?”李培恩繼續追問。 

 提到船隻,船長立刻興致勃勃。 

 “我們這幾艘都是大型寶船,空載時吃水至少十尺,滿載則可能達到十五尺左右。” 

 “這類船本應在海上馳騁,若在江河中航行,稍有不慎就會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