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港口

 見船長打開了話匣子,李培恩立刻跟進: 

 “看來你以前經常出海啊?能否告訴我,在鄭家時,你們主要航行的是哪條路線?是去倭國,還是呂宋,或者是去雞籠山?” 

 船長聽到李培恩提及的地名,臉上顯露出驚異之色。 

 因為這三個地名,正是大明海上貿易的三大航線。 

 首當其衝的是通往倭國的航道,對明朝商人來說,這是最為熟悉的路線。 

 然而,自從幾年前倭國在朝鮮敗於明軍之後,由幕府統治的倭國開始實施嚴格的閉關政策。 

 因此,現在仍堅持這條航線的明朝商人寥寥無幾,只有那些在倭國內部擁有穩固關係的人還在這條航線上奔波。 

 至於接下來的呂宋島和雞籠山航線,才是現今大明海商最常走的兩條路線。 

 雞籠山實指寶島,目前是荷蘭人在東亞海上貿易的關鍵中轉站。 

 而呂宋早在百年前就被西班牙人佔領,成為其殖民地。 

 實際上,當今大明的海上貿易並非真正的遠洋貿易。 

 因為這些海商並未親自駕駛船隻長途跋涉,帶著貨物去世界的另一端尋求豐厚利潤。 

 他們只是簡單地依賴大明豐富的資源,在各色外國商人中賺取相對低風險的收益。 

 而海上貿易中真正豐厚的利潤,卻心甘情願地落入敢於承擔風險的西方人手中。 

 船長講述完往昔往返雞籠山的經歷後,李培恩又好奇地問道:“那麼你們以前的貨物,都在哪裡採購?總歸需要進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