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插手

 經過幾輪詢問,眾人對事情的始末有了清晰的瞭解。原來,大約二十年前,周德福所在的周家遭遇困境。為了生計,他遠赴他鄉經商。留下的小小祭田則交由一位同姓的周老翁照料。二十年過去,周德福在外積累了豐厚的財富,打算回鄉修復祠堂。然而,當他回到家鄉,發現祠堂和祭田依然在,但耕種的人已從周老翁變成了書生周順。不僅如此,周德福表明身份,要求收回祭田並修繕祠堂時,周順堅稱周德福早已客死他鄉,自己只是代替他。周德福憤怒不已,多次索要未果後,決定來到松江縣衙,擊鼓鳴冤,以侵佔田產的罪名將周順告上公堂。在李縣令看來,整個事件的經過還是有道理的。 

 關鍵是秀才周順堅稱真實的周德福早已在外鄉辭世,祭田經他向官府申報後,由他合法承繼。李縣令確實找出了那份塵封十多年的舊檔案。所以,若周德福無法證明身份,這場訴訟他恐怕難以勝訴。正當李培恩覺得此案無甚新意,準備帶著陳暉等人離開人群時,幾個皮膚黝黑粗糙、精壯的男子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大,我看這周德福肯定是受了什麼刺激,才會為這點小事鬧到衙門裡!現在倒好,官司贏不了,害得我們也跟著白跑這麼遠。" 

 "說得沒錯啊!早知如此,我們還不如留在福州,或是去泉州呢。現在他在這裡栽了跟頭,我們去哪兒找絲綢呢?" 

 "其實未必非得靠這周家人,我這兩天觀察了一下,這裡養蠶的人家比我們閩地多得多,絲綢價格也實惠得多。就算沒有周家,想大量收購恐怕不易。" 

 "老大,我覺得不如我們去劉家港碰碰運氣?聽說那裡的碼頭規模不小,說不定能買到大批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