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吉安

 合上手中的匠戶名錄,李培恩思考片刻,問道:“坐班匠戶有多少戶?” 

 李巖搖搖頭,回答:“很少,只有幾戶,大多數匠戶都選擇每年交納銀錢以替代勞役。” 

 對此,李培恩並不驚訝。坐班匠戶就像後世的國企職工,指的是長期在官方工坊工作的匠戶。然而,正如後世許多國企常年虧損一般。 

 指望那些薪水微薄,時常消極應對的工匠維持一個官方工坊,簡直是痴心妄想。一旦官方發現旗下的作坊開始虧損,收支失衡,自然而然,他們會關閉這些工坊,將工匠們釋放到民間自尋生計,同時根據朝廷規定,每年收取四兩五的服役銀。這些工匠在社會上往往能依靠手藝過上還算體面的生活。因此,雙方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然而,無論這些工匠在外賺取多少,只要他們仍是匠籍,官府一聲令下,就能徵召他們入伍。然而,李培恩並不打算招募一群只求混過服役時間、消極工作的工匠。於是,思考片刻後,他對李巖說:“還得麻煩李兄幫忙,先把這些縣裡的石匠和鐵匠召集起來,我想先跟他們見個面。”“見他們?”李巖皺眉,心中疑惑,但他沒有追問,爽快地答應了。商定這兩件事後,李培恩告別縣衙,離開。他還需在松江縣的碼頭租賃倉庫,儘快卸下船上的糧食,以便船隻空出來,早日返回常州府接運更多災民。抵達松江縣外的碼頭,李培恩在錦衣衛去尋找倉庫之際,找了個茶攤坐下,點了一碗米酒糰子,慢慢品嚐,權當早餐。昨天奔波一天,晚上回來已晚,他只能和陳暉他們啃些乾糧。今天連早飯都沒吃,這碗米酒糰子正好填飽肚子。米酒糰子吃得差不多時,外出打聽倉庫的錦衣衛帶回了一個管事。管事看到李培恩,先是驚訝於他的年輕,隨後迅速調整表情,恭敬地拱手問好:“吉安商號管事鮑貴見過大人。”“吉安?”李培恩好奇地問了一句,指向對面的凳子:“請坐。”“謝大人。”鮑貴道謝後,才恭敬地坐在李培恩對面。看著鮑貴的模樣,李培恩不確定這位商行管事對所有人都如此謙恭,還是他已經看出了自己身份的不同尋常。不過,李培恩沒有深究,此刻他更感興趣的是管事提到的商會名字。吉安古稱廬陵,位於江西,明朝初年由朱元璋改為吉安府。李培恩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為他在分析當前朝廷局勢時發現,除了江南,江西人在朝為官的數量最多,而其中尤以吉安府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