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水稻養殖

 老農對他的想法感到驚訝:“紅薯可是隻有京城的貴族才吃得起的東西!” 

 就算想種,也沒有種子,更買不起。 

 李培恩想起,此時土豆還未普及。 

 在這個時代,土豆被稱為紅薯,只有皇室貴族才能吃到進貢的。 

 但他既然決心幫助村民,就要全力以赴。 

 李培恩給崇禎皇帝寫了一封信,措辭謹慎。" 

 陛下,陝西一帶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紅薯。 

 紅薯產量高,兩個月就能成熟,還可以儲存,大量種植可以預防災害……” 

 李培恩在給皇上的信中大力推崇種植番薯的優點,最後誠懇請求皇上批准這個提議。" 

 如果皇上能提供種子,百姓一定會歌頌您的恩德。" 

 拍完馬屁後,李培恩把信寄了出去。 

 在等待皇上回復的十多天裡,他常常去稻田視察。 

 短短十幾日,那些初如嬰兒手指般長短的魚苗已經長到半個成人的手掌那麼大。 

 水稻的生長速度更快,水質也得到了改善。 

 明眼人都能看出顯著的變化,都感到十分詫異。 

 村民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難道真的可行嗎?”" 

 如果真的可以養魚,又不用餵食,那豈不是賺大了?”" 

 這麼好的事就像天上掉餡餅,我也想試試看。" 

 村民們商量過後,決定再等半個月。 

 如果李培恩的稻田裡魚和稻穀都長得好,他們也會跟著嘗試。 

 李培恩聽到這些傳言,但並不覺得意外。 

 又過了幾天,京城的回信終於到了,還帶來了一箱土豆。 

 李培恩匆匆瀏覽了信的內容,確認崇禎皇帝已經同意,便去查看土豆。 

 按照他的估算,這些土豆足夠種植十畝地。 

 長出來的土豆還能作為種子保留下來。 

 李培恩帶著土豆回家,削皮後切成小塊,攤在桌子上晾曬。 

 接著他又去了村裡,直接找到了村長。 

 李培恩態度誠懇,“村長,我想租一塊地。" 

 村長早就聽說過他在稻田裡養魚的事。 

 現在聽到他要租地,不自覺地問,“你又有什麼新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