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水稻養殖

 我就在這裡定居,如果因為養魚導致你們沒有收成,我會賠償損失。" 

 他對這個計劃充滿信心,也渴望親自實踐。 

 然而村民們還是半信半疑,如果他跑了怎麼辦? 

 李培恩認真起來:“現在是災荒時期,只要能多賺些錢,大家都會緊緊抓住機會。" 

 " 

 如果畏縮不前,怎麼能成就大事呢?” 

 他清楚,一旦成功,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但是養魚不是短期內就能看到回報的事情,要說服村民們並不容易。 

 李培恩無可奈何,決定乾脆做到底。" 

 我先買幾塊地,親自養給你們看。" 

 他拿出五十兩銀子,出價比糧食還要高來購買土地。 

 願意租給他的人就多了起來。 

 李培恩承包了十畝稻田,投放魚苗。 

 這天動靜頗大,附近村莊的村民都來圍觀。 

 大家都沒見過這樣的事,紛紛指指點點。" 

 這個人可能是瘋了,錢多得腦子糊塗了。" 

 " 

 總有他後悔的一天,這麼好的稻田就被他糟蹋了。" 

 " 

 哎呀,太胡鬧了。" 

 村民們議論紛紛,而李培恩專心投放魚苗。 

 投放完後,他轉向村民們。 

 面對那些質疑或嘲笑的目光,李培恩大聲解釋:" 

 魚在水裡可以吃掉害蟲和雜草,排洩物又是天然肥料。" 

 " 

 等魚長大,就能增加一份收入。" 

 " 

 我來自災區,不希望再有人捱餓受窮,只希望有錢大家可以一起賺。" 

 他的話語讓村民們對他的看法有所改觀。 

 但對於養魚,他們仍然持懷疑態度。 

 李培恩不再多說,上山巡查。 

 既然開始養魚,他就必須長期留下來了。 

 走著走著,李培恩注意到一個問題。 

 這裡有很多空地,沒有種植莊稼,長滿了荒草。 

 在農村,空地並不多見。 

 他記得小時候去過的農村,每家每戶都不會放過一寸土地。 

 下山時,李培恩看見一位老農,便過去詢問。 

 老農嘆了口氣:“種子太貴,今年的收成也不好。" 

 就算種了,也可能一年的努力都白費。 

 李培恩仍然感到困惑:“那為什麼不種土豆……或者紅薯呢?” 

 他剛才觀察過,這裡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土豆。 

 生長週期短,產量大,無論乾旱還是洪水都能保證收穫,最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