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 作品

第 52 章 逆鱗。

這個刁鑽的問題像一柄刀,劃開了彼此間半遮半掩的薄紗,至少皇帝是這麼認為的。

心跳隆隆,他想起年少的時候,站在先帝面前等他評點文章,也是一種類似生死難斷的驚惶,緊張得掌心生汗,不知道接下來自己的命運會是怎樣。

子對父,有天生的敬畏,那是應當的。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現在的自己,在面對一個女人時,竟也產生了同樣的感覺。

提心吊膽,微微暈眩,他看著她的臉,渴望又擔憂。這種複雜的感情讓他手足無措,他才明白由愛生怖,竟是如此念力驚人。

可她究竟明不明白呢?若說明白,她的眼睛清澈如泉,看不見一絲不安;若說不明白,她明明那麼剔透,怎麼會看不穿他的困惑?

可她就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他早就巨浪滔天了,她還是小溪裡涓涓的流水。

她和他不一樣。

她可以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頭頭是道地同他分析,分析之前不忘吹捧一句,“能被萬歲爺惦念著,那位姑娘該是多大的造化呀!不過萬歲爺說礙於禮教,那麼臣婦想著,還是三思而後行吧。倒不是為著萬歲爺貪圖好人的名頭,是為成全那人的體面。”

他不甘心,有些負氣地說:“朕可以給她尊榮,給她想要的一切。”

如約笑道:“萬歲爺不該想著過後她能得到什麼,而是應當考慮之前她會先失去什麼。恕臣婦直言,要是兩情相悅,也不會令萬歲爺為難了。萬歲爺有慈悲心腸,已然都隱忍到了今天,也不在乎再等一陣子。說不定什麼時候守得雲開了,到時候兩下里不為難,在一處也順理成章,這樣不是更好麼。”

她說得誠懇又務實,終於讓他動盪的內心,漸漸平復下來。

朦朧中凝視她,他已經可以確定,她確實是聽懂他的話了。但她的意思也明明白白,不能夠。

雖然她給了他一點希望,說什麼守得雲開……但這不是為了敷衍嗎?她還是心有忌憚,不敢徹底得罪他,所以委婉地勸退他,希望有朝一日能“不為難”。

皇帝輕嘆了口氣,看來是自己過於急進了,冒冒失失一番話,嚇著了她,也壞了自己的威儀。

他得重新把這份體面拾掇起來,只得換了個話風,笑道:“餘夫人言之有理,朕是一時情急,沒顧上那麼多。所幸有夫人當頭棒喝,才讓朕免於出錯,朕應當謝謝夫人。”

如約擺了擺手,“萬歲爺這麼說,臣婦哪兒敢當呢。不過是信口胡謅兩句,讓萬歲爺見笑了。”

話到這裡,客套又生分,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對如約來說才是最好的。

彼此沉默下來,在這行障圈起來的小世界裡,踏著細碎的星光並肩走了一程,再往前,就是白紗燈籠的地界了。

幾乎是心照不宣地,兩個人自發讓開一些,邁進了燈火輝煌的去處。誰也不知道前一刻,曾有那樣一場暗潮洶湧的對弈發生過,這份跌宕的心緒,如今已像水面上的漣漪,一圈圈地震盪開,漸漸歸於平靜了。

如約還是保持著得體的言行,將要走到

行障的出口處,頓住步子回身衝他溫和地笑了笑,“夜深了,萬歲爺早些回去吧。荒郊野外蛇蟲多,別擾了聖駕。”()?()

皇帝點點頭,想起她的傷處來,“你好些了嗎?”

2本作者尤四姐提醒您《琉璃階上》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2卍2.の.の2

()?()

如約說好多了,“已經結了痂,不疼了。”()?()

他方才放心,又恢復了一貫儒雅淡漠的樣子,“今晚和夫人談起的這些話,不足為外人道。請夫人替朕周全,就算在餘大人面前,也不要提起半分。”()?()

如約說自然,“請萬歲爺放心。”

皇帝想了想,復又叮囑了一句,“這兩日要加緊趕路了,入了遵化路途顛簸,即便坐在車裡也要小心。還有,朕聽蘇味說你胃口不好,無論如何要盡力多吃一些,身底子好了,才不易中暑氣。”

他一樣一樣吩咐,她臉上一直掛著的笑容,反倒慢慢消失了。

大約是想起了婚姻中的困惑吧,她低頭應著是,一面道:“萬歲爺這心田……叫臣婦說什麼好呢。那麼些繁重的政務壓在肩頭,還不忘看顧臣婦,讓臣婦感激涕零。”

這段話裡有對天恩的敬謝,想必也有實實在在的感慨吧。最尋常不過的叮嚀,讓她臉上神情有了微妙的變化,愈發讓他認定了,這麼好的姑娘,本不該落進餘崖岸那樣的人手裡。

可是惆悵歸惆悵,眼下他也只能遠觀罷了。剛才那伴著星輝的一路,是嚴謹的帝王征程上,難得的一次奇幻之旅。走到光亮處,這段旅程便結束了,多遺憾!

再深深凝望她一眼,他終於調開了視線,“朕也感激餘夫人為朕答疑解惑,時辰不早了,夫人請回吧。”

如約退後兩步,向他拜伏下去,然後攜著蓮蓉,返回她的小帳去了。

皇帝就站在那裡,看她一步步走遠。他自然知道這送葬的隊伍裡,開始流傳關於他們的謠言,他自己是並不在乎的,卻唯恐她處境艱難,有損名聲。

他喚了聲“來人”,康爾壽從行障的一角蹦了出來,三步並作兩步上前聽令,“萬歲爺,奴婢在。”

那遠去的身影,早就消失在茫茫黑夜裡。皇帝這時才收回視線,淡聲吩咐:“流言甚囂塵上,該壓制了。你去傳令錦衣衛,把那個傳謠的人給朕揪出來。不必就地處置,別驚擾了太后和太妃們,拿住了即刻送回京城,交錦衣衛衙門承辦,是殺是剮,不必回朕。”

康爾壽道是,“那天廊子外頭站班兒的,無非那幾個人,要查起身上不大好,問萬歲爺得不得閒,請萬歲爺上皇后帳子裡瞧瞧去。”

皇帝想起她先前那番言論,本以為她回去之後能想明白,結果到底沒沉住氣。自己先前是消了火,不想再和她計較了,沒想到她等不及“勸解”魏如約,打算先來對他曉以大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