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開海


                 鄭海珠直率地向黃尊素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前朝首輔徐階,當年在京師惡鬥嚴嵩時,他兒子在松江,可也沒耽誤廣佔農田,並且改稻為桑。徐家有海量桑田、蠶房與織機織工,當時卻未在蘇松地區與其他士紳的家族生意有衝突,更未壟斷江南六府的絲織品市場,那麼,徐家的生絲與成品銷往了哪裡呢?

  黃尊素目光一閃:“海外?”

  “對。”鄭海珠很肯定地點點頭。

  “不可能,”黃尊素終於再次露出那日家門口與鄭海珠爭執時的慍意,“徐閣老當年最反對通倭。”

  鄭海珠料定黃尊素會有此反應。

  雖然徐階生活的時代,東林學派尚未蓬勃發展,但這個城府深沉的老狐狸鬥倒了奸黨嚴嵩,又是江南士紳的代言人,如今自詡清流、憂國憂民的東林學派,對徐階比較尊崇,也不奇怪。

  鄭海珠平靜地笑笑,緩聲道:“嚴黨買賣做得大,通倭是一頂很恰當的帽子,徐閣老當年要鬥倒嚴黨,這頂帽子再合適不過。

  再說,反對通倭,未必就是反對開海。反對朝廷開海,未必就是反對自家出海。

  黃老爺你是讀書人,更是宦場中人,一定比我想得明白,徐閣老當年,是怎麼回事。

  至於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呢,雖然沒讀過什麼書,更沒得官做,但我們倒願意相信徐閣老家當初是往海上做買賣的,因為這起碼說明,海路,是一條大路,若能由幾家出海,改成萬家出海,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小民,在這條大路上尋到活路。

  而歷朝歷代,有熙來攘往的駝隊車隊商隊,朝廷就有商稅進賬,這是利國利民的善舉,只有那些大權在握、可以越過海禁而中飽私囊的人,才會反對開海,黃老爺你說,是不是?”

  黃尊素聽完鄭海珠的分析,沒有點頭,卻也沒有反駁,而是盯著不遠處江堤邊的人群,滿臉的森嚴冷氣倒是消散了些。

  鄭海珠眺望的,則是吳淞江往東奔流的方向。

  年輕的女子,帶著一絲憑弔之意,又帶著幾分憧憬之情道:“我到松江謀生後,才曉得嘉靖爺的時候,松江有過幾次極為慘烈的抗倭之戰。但這難道不恰恰說明,松江確實地處海防海貿的緊要位置嗎?既然隆慶爺登基後,福建月港就已經開關了,廣州澳門那邊的弗朗基人也把海販做得風生水起,我們松江為什麼放著如此得天獨厚的位置,不向朝廷進奏開關呢?這不單單是我韓家的棉布多一條外銷路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