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開海

  黃尊素聞言,目光也投向流雲湧動的東方天際。

  作為長期生活在寧波府餘姚縣的人,他當然明白,陸地一直往東,是與大明萬里河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蒼茫大海的世界。

  “所以,鄭姑娘,聽方才莊府臺的意思,是你向他建言,在松江府另開一條新河?”

  “對,吳淞江太窄,又多有曲折,泥沙容易淤積,不如干脆截淞入瀏,從鄰州太倉進入長江。至於太湖水,可以引到新拓寬後的河浜裡,繼而在上下黃浦間形成寬闊的江面,最終流入東海。這樣既解決了太湖洩洪,又使得松江府新開一條能夠停泊福船的大江。並且,黃老爺看看現下的上海縣,就有許多適合建造水埠碼頭的江灣,沿江的許多沙地種不了稻穀,但總可以修堆貨的倉庫吧。”

  黃尊素聽到此處,終於不再掩飾自己的驚訝:“鄭姑娘倒是頗懂水務。”

  鄭海珠心想,這是因為幾百年後的女子不但有書讀,而且有城市博物館看,我現在與你所說的,就是能夠停泊巨輪的上海市黃浦江的成因,無非將清朝才會發生的事,提前到此際的晚明來說。

  就像那位織造太監劉時敏,我為何會敢於結交試探,乃是因為我這個後世來人,知曉他就是那位著名的寫出《酌中錄》的太監劉若愚。到了十年後的天啟一朝,他不但不會和魏忠賢、客嬤嬤同流合汙,而且還捲入了包括你黃尊素在內的東林七君子被構陷一桉。倘使這個時空給我扇一扇蝴蝶翅膀的機會,沒準到那時,這劉公公真的有可能營救你們。

  偏你們這些自詡清流的東林黨,視一切內官如洪水勐獸。

  二極管思維果然古今難免啊。

  鄭海珠想想就無語,遂也不和黃尊素假謙虛,正色道:“黃老爺,姚奶奶與我說過,老爺也以為,女子中多有聰慧者,開眼看清大千世界並不稀奇。俗話說,南船北馬,我帶著侄兒從福建過來,走的都是水路,看多了也就觸類旁通,故而生髮了這般念頭。”

  黃尊素道:“敢想未必能做,鄭姑娘,你是如何說動莊知府的?”

  “因為我先說動了劉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