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183章 又見故人

  不稱呼張公子、而是以對方家中行輩稱呼,已說明二人關係不一般,對方更是滿臉松泛之色地抱拳回禮,揶揄道:“鄭當家,兩年不見,聽說你把仗,從北打到南,我若還鑽在那幾個宣德爐中不出來,真是愧對近朱者赤的聖訓。我發奮之下,向商伯伯毛遂自薦,做了幕賓。”

  鄭海珠笑著向許心素引薦道:“這位是浙江山陰鼎鼎有名的張家三公子,祖上可是出過狀元郎的。撫順打韃子時,戚家軍的合機銃有他出資打製,城上兩個算仰角的女炮手,更是出自三公子與其兄捐銀所辦的松江學堂。”

  許心素何等心思明敏,聽鄭海珠幾句一點,即刻意識到,眼前這個看著也不過二十出頭、也沒有儒巾裹頭的年輕人,背後的家族乃是浙江名門,他們與松江仕宦必也常有往來,自己的兒子許一龍要跟著鄭海珠去浙直走進學之路,少不得要多跟張三公子們多套近乎,打入他們的圈子。

  父愛如山,一切為了嫡長子,許心素當即端出十二分的熱情,操著夾生的閩南官話,與一口紹興官話的張燕客,寒暄起來。

  而鄭海珠,步履匆匆趕來之際,一直在琢磨朝廷為何突然換了巡撫來談判。

  原本的歷史上,商周祚並沒有那麼早成為福建巡撫。

  莫非,明荷料羅灣海戰提前打過之後,朝中反而有人擔憂,王士昌這個主張海禁的老古板,會趁著大勝的威赫之勢,直接把荷蘭人送銀子的海貿之門給關上?

  不管是不是這個原因,才四十幾歲的商周祚來到福建,在鄭海珠看來,都是喜訊。

  商家也是山陰望族,與張家相交深厚,商周祚不迷信海禁,但主張加強水師海防,且此公將來還要升作吏部尚書,俗稱“天官”。

  除了向他宣傳火炮和重型火繩槍的重要性之外,鄭海珠還惦記著,自己相交甚厚的另一位才俊,盧象升,快要進士及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