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23章 諸葛加班,一日一計。諸葛休假,三日一計。

  沒想到,今天子瑜提出了君貢先生晚年的一條實驗經驗,竟是為了緩解廣陵的糧荒……

  劉備嘆息感恩了許久,這才說:“今年廣陵春耕本就受去年笮融破壞影響,後來還被戰亂波及誤了一些農時,很多地皮閒置無人種稻,拿來直接提前種芥菜,倒也算略有小補。

  不過要是將來春耕種稻的農時完全正常,還能夠在收割後補種冬芥麼?不是說兩者的生長期要重疊半月?會不會來不及等到芥苗壯實,就被嚴寒凍死?”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很迫切,甚至都不是今年要面對的問題。

  只是劉備早年吃苦多,深知民間疾苦,就忍不住自然而然多關心了一下。

  好在諸葛瑾也不吝多聊幾句,就隨口回答:“這簡單,先考在琅琊時就試驗過了,可以先挖些土,施肥澆水,給芥籽單獨育苗,如此至少可以在水稻收割前搶到半個月時間差,等芥子開始發芽,再撒到大田裡,一樣能種活。”

  這個說法,再次讓劉備耳目一新。

  漢朝人可是連“育秧/插秧”這樣的思路都不曾存在的,種田就是直接把種子往地裡一拋。

  歷史上要到唐宋,才逐步完善了水稻育秧插秧技術。通過把幼苗發芽階段單獨挪到別處完成、別佔用大田的土地。

  從而大大節約了大田的使用時間,能多種一季蔬菜,或是讓越冬作物能跟夏季主糧錯開生長期的時間衝突。

  諸葛瑾哪怕完全沒種過田,但他一個後世人,育苗移種、錯時省田的思路還是能輕易想到。

  後世哪怕一個小學生,而且是從小在城裡長大、一天農村都沒去過的小學生,也知道水稻是要插秧的。

  而淮南和江東的氣候差別不算大,本來就只隔了一條長江。哪怕稍微冷一點,把芥菜子提前在土堆裡催化發芽十天半月,就足夠達到等效於江東的種植條件了。

  ……

  劉備聽完諸葛瑾的隨口閒談,嘖嘖嘆息不已。

  子瑜真是隨便一句話,都能啟發深遠,獲益良多。

  不過劉備也知道,就算會種越冬芥菜,還是不夠徹底解決廣陵郡今年的糧食問題。

  光吃青菜怎麼頂飽?

  哪怕明年二月底開始,讓將士們在吃的飯裡多放芥菜,甚至把芥菜的比例提高到一半以上,不顧士兵餓得眼冒綠光,那也撐不住啊。

  沒到二月份之前,估計米麥粟已經吃光了。

  種田這種生產方式,來糧食還是太慢,主糧生長期動輒大半年,蔬菜至少也是近百日,遠水不解近渴!

  劉備希望有一個立竿見影,最好十天半個月之內就能見效的新食物來源,這樣從九月份開始,他就能減少主糧的消耗了。

  但劉備實在是不好意思再提這麼逆天的要求,支吾了半天,只是嘆息:“先生能想到這麼多奇策善法,對百姓已是大德。只恨稼穡得利,終究見效緩慢,這也無可奈何。

  要來得快,還是得靠貿易騰挪,或者漁獵,可惜先生或許對那些也不太熟悉。也罷,能做到這樣已經是意外之喜了,我再跟士卒們妥善安撫,大家同甘共苦準備渡過這個饑饉之冬和來年春荒吧。”

  諸葛瑾:“指望漁獵樵採以求速成,這也是人之常情。在下過去這十日裡,其實對這些手法也有所考慮,有了點心得。只是沒來廣陵前,不能因地制宜、實地嘗試,還需要一些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