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74章 吳起李廣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


                 如今的關羽,其統兵治軍之能,還不能跟二十年後相比。

  倒不是關羽基本功不紮實,而是他還未曾有指揮數萬人作戰的資歷——劉備家底薄,起勢晚,原本的歷史上,關羽要到赤壁之戰後,才有這樣的機會。

  如今諸葛瑾給的這次機會,應該也算創造了關羽帶兵規模的新紀錄了。

  具體數字是:一萬兩千人。

  此前淮陰之戰的總兵力雖略多於此,但那是劉備和關羽一起指揮的,關羽並不是全軍統帥。

  當晚接風宴結束後,關羽回到下榻之處,雖酒意酣暢,但藉著夜深人靜,他還是很快想明白了這一點:

  子瑜固然需要他練兵,但他自己,又何嘗不需要這樣一個機會,來精進、挑戰自己?

  這本就是互惠互利之事,必須珍惜機會好好幹!

  ……

  連關羽都想到了這一點,以諸葛亮的智商,當然更是早就想到了。

  同一時刻,柴桑府衙之內,諸葛兄弟也在促膝長談。

  在弟弟正式跟關羽“見習練兵”之前,諸葛瑾覺得有幾句話必須交代一下:

  “阿亮,剛才接風宴前,我說關將軍是天下罕有的練兵名將,讓你席間言語謙遜些,你似乎有點不信?”

  諸葛亮知道自己的表現瞞不過大哥,也就誠懇承認:

  “確實,不過眼見為實,有真才實幹之人,我豈會不服?我只是覺得兄長說他‘天下罕有’、略微有些名過其實。

  僅以眼下而論,我以為曹操之帥才便遠在其上。若論將來潛力,孫策年僅弱冠,便有如此雄略,亦不可限量。關將軍終究太缺乏指揮大軍的資歷。

  何況,當年平黃巾三傑,皆棄世不久。若無關中傕汜內戰,致長安重臣大批凋零,這天下帥才,或許還輪不到關東諸公。”

  諸葛瑾靜靜聽著,沒有打斷弟弟。

  他知道,諸葛亮所言非常符合如今的實際情況,不能強求對方預知未來。

  但諸葛瑾也早就料到,弟弟會有這樣的疑惑,所以他特地要強調一下:

  “阿亮,有些道理,你還年輕,所以不明白。你太聰明瞭,以至於你覺得別人也是‘越老越做事練達,老謀深算’。

  但事實上,天下並不是這樣運作的。很多天縱之才,在少年時選定目標後,經過十年二十年磨礪,技藝便已到了人生巔峰,再往後可能就走下坡路了——

  我指的不僅是武藝,也包括智謀。人老之後,繼續成長的只有經驗,而反應、巧思卻會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