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當主語換成諸葛亮,就很合理了


                 諸葛亮利用諸葛家的歷史信用,以及暫時看不出破綻的設計思路,成功說服陳群投入資源跟他試一把。

  此時此刻,距離諸葛亮抵達廣陵,也才不到十天,剛剛進入三月中旬。

  而農忙一般要持續到三月底,眼下也不是徵發徭役的時節。

  好在稍微搞過一點工程的都知道,一個項目要先勘測,再設計,再施工,需要用到大量徭役的只是第三階段的施工環節。

  所以最初半個月,諸葛亮只需少量的打雜助手跟隨奔走,幫他一起完成新分岔河道的選址規劃、沿途海拔高度的精密測量、長江沿岸各段水面的測高……

  時間倏忽而過,諸葛亮的勘測和設計也很順利。雖然旁人完全看不懂他在幹什麼,連陳群都不怎麼看得懂。但只要到時間孔明先生能拿出施工方案,他們就無所謂了。

  甲方從來都不用懂乙方的設計過程、怎麼得出結論的。

  轉眼便是三月底,陳群那邊終於趁著農閒,徵發了幾萬人的徭役,開始運河閘門的施工,以及挖掘另外的北上分岔河道。

  具體施工過程,免不了各種血淚交加,但也是為了廣陵百姓將來能更旱澇保收,具體細節沒什麼可贅述的。劉備陣營已經是儘量壓低用民的力度,也相對願意提供更多的保障。

  按照大漢律法,百姓本來就是每年至少要為朝廷服徭役二十日以上的,算上往返路途耗時,加起來一個月都正常。

  如今亂世,各地徵發徭役就更酷烈了,普遍要免費幹活一個半月以上,還不免田賦、丁稅。除非是幹兩三個月那種極端情況,才會逐步免除田賦這些。記住網址

  劉備已經算是比較施行仁政的牧守了,但也免不了比和平年代加碼,最多服役期間官府管飯,算是不錯的補償了。

  開工之後,最初幾日內,諸葛亮依然要天天跑工地,指出各種施工方案錯誤、理解不到位。

  忙過最初十日,各方開始上手後,他就可以幾天再去看一看,並且經常補充勘測,發現累積誤差就及時調整施工。

  修運河有一點比修隧道架橋這些好,那就是不怕“誤差累積到最後對接那一刻才開獎”,每挖幾里發現前期測量有誤差是可以調整施工方案的。

  以諸葛亮的算計精細、做事謹慎,遇到些小問題也都順利化解。

  ……

  轉眼便是四月中旬,諸葛亮來到廣陵郡,也有整整一個月了。

  隨著治水工程逐步走上正軌,需要牽扯的精力日漸減少,劉備倒也沒敢另外找事情麻煩他。只是偶爾請諸葛亮吃喝放鬆放鬆,提醒他注意休息,可以多跟家人聚聚,靠天倫之樂緩解神思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