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01章 對於欺軟怕硬的敵人,就得先打疼了


                 次日清晨,淮陰城西。

  請戰得手的趙雲,一早就頂盔摜甲,跟隨田豫一起,帶著五千士卒出城,前往盱眙下寨、威懾敵人。

  劉備也起了個大早,親自出城給趙雲等人送行,還不忘臨走拉著趙雲單獨吩咐了幾句,表達自己的信任,暗示勉勵趙雲不必計較一時得失。

  趙雲表情毫無波瀾,只是鄭重表示必殺反賊,上報國家,然後就撥馬走了。兩人有些話都不適合再說下去,心裡明白就好。

  原來,劉備雖然重視趙雲,但也不好驟然給趙雲高位,他畢竟走了三年了,這次剛回來,劉備只是先給了他一個軍司馬之職,連都尉都不是。

  按建安二年的行情、或者說潛規則,要封個軍司馬或者說別部司馬,各路諸侯都可以直接自行拍板,連“表”這個姿態都不用做。

  而如果要再升一級封到都尉,甚至校尉,那名義上就得做個上表的姿態,哪怕朝廷沒有回覆准奏,但只要你表了,也算意思到了。

  哪怕地位尊崇如袁紹,這時候也依然按這個流程操作,他手下養著專門寫表章的文人如陳琳等輩,平時就是幹這活的。袁紹麾下兵多將廣,三天兩頭要封官,陳琳就得三天兩頭往許都寫表,也不管許都回不回。

  劉備這次也不希望其他這三年裡始終跟著他的老人心寒,所以也沒特地上表大弄,就先給趙雲一個軍司馬,然後私下裡暗示只要此戰立功,立刻就可以找到藉口表升他都尉。

  畢竟趙雲這次來,情況跟歷史上官渡之戰前投劉大不一樣。歷史上趙雲復出時,劉備已淪落為寄身客將,部曲凋零大半、趙雲帶兵進組,給多高都是應該的。如今的劉備,卻還有些家業根底,要兼顧方方面面。

  趙雲當然得表示一下“官職無所謂,我不是貪慕富貴而來”,兩人也就打住了話題。

  好在田豫暫時也是軍司馬,所以跟趙雲平級,此次領兵,剛好把這五千人分為兩部分,趙雲帶領一千騎兵先行,田豫帶四千步卒合後。

  若是讓陳到來領兵,情況怕是會更尷尬一些,因為陳到此前跟隨諸葛瑾立了幾次功,劉備已經私下升他為都尉了,此刻剛回來的趙雲,職位反而在陳到之下。

  必須趕快立功,爭取先追平!

  ……

  趙雲和田豫領兵出城後,分水陸而進。

  趙雲的騎兵走陸路,在淮河兩岸撒開搜索網,哨探敵情。田豫則護著輜重船,沿著淮河逆流而上。

  古代行軍,輜重糧草用水運比陸運成本低得多,能用船的地方肯定都用船。

  兩人行出數十里,沿途並無敵情警戒,袁術軍應該還沒做好入侵準備,趙雲便建議由他先行,提前一日到盱眙城東扎一小寨,待來日田豫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