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01章 對於欺軟怕硬的敵人,就得先打疼了

  淮陰到盱眙全程不過一百三十多里地,而且他們也不用貼著盱眙縣城下寨,所以步兵日行五六十里,兩天就走完了。騎兵的話可以一天趕到。

  田豫聽了趙雲的建議,不由擔憂道:“你騎兵先行不帶輜重,如何紮營?連帳篷都沒有。何況主公只是讓我們佯攻牽制敵人,何必急切?”

  趙雲:“軍中略帶斧鋸鐵鏟,能伐木為柵、挖土夯樁即可。如今六月盛夏,夜晚便是露宿又何妨?騎兵進退便捷,敵軍若敢出城襲營,我還能全身而退。”

  田豫還是不放心,以為趙雲沒理解劉備的指示精神,連忙跟他分說:

  “子龍,昨日酒宴上,你可聽清楚當初諸葛先生為主公設計的‘一旦與袁術開戰’應對方略?諸葛先生當初就料到袁術必會稱帝,而一旦稱帝、需要一場新勝來立威時,多半會挑中主公。

  只因袁術周邊的其他敵人,表面上看起來都比主公強大,而袁術性好欺軟怕硬——而昨日之報,已驗證了先生的這個推測,可見先生算無遺策,他後續那些推演,多半也會應驗。

  所以我們此番的目的,不是真要徹底痛擊袁術,甚至打得袁術惱羞成怒,而是僅僅小勝一番、同時又別讓袁術太丟臉,讓袁術知道我軍不可欺,從而引導他去跟曹操為敵。

  我軍在淮河這一路,只是頂住袁術,不讓他破壞廣陵,也就夠了。真正出戰績的,應該是廬江郡那一路。廬江劉勳必會沿著長江進兵,而且袁術一直以為諸葛家不會與之為敵,劉勳也就不會提防長江上遇到水軍攔截。

  一旦南邊打疼了劉勳,淮陰、盱眙這邊我們只需讓紀靈意識到友軍已經沒了,他成了孤軍,到時自然會退兵——這情況跟去年是一模一樣的,去年我們也是痛殲劉勳,迫退紀靈,而不是跟紀靈的主力死戰到底。

  而且,袁術的兩淮軍多是北人,只擅陸戰而不擅水戰。一旦袁術軍中唯一擅長水戰的廬江軍被重創,只靠兩淮軍是難以進攻廣陵的。廣陵畢竟水網縱橫,需要水軍的輔佐。

  到時候,我軍廢袁術水上戰力、而獨存袁術陸上戰力,則是逼得袁術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去跟曹操火併——進攻曹操是完全不需要水軍了。”

  這番道理,以田豫的智商當然不可能完全推測出來,所以他也只是轉述為主,稍微加了一點自己的二次理解。

  趙雲昨天其實也聽懂這個道理了,但他知道的情況畢竟不全面,所以總覺得還能優化。此刻面對田豫的勸阻,他也不由提醒道:

  “既是諸葛先生所言,我豈會不遵。只是非要說我軍對袁術立威後,袁術就會乖乖轉頭去跟曹操火併,我卻依然不敢信——曹操明面上比我軍強大得多,袁術連我軍都拿不下,他還有勇氣拿下曹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