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07章 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不管劉曄發不發明燕尾炬,諸葛家的水軍,都會上這麼高標準的損管!

  最後還是一些士兵著急忙慌找來長矛,對著紮在船舷上的火把奮力刮劃,就好像給船壁清理藤壺一樣弄下去。

  比如後世《武經總要》上就有寫,戰船和攻城車用外壁塗抹溼泥漿防火,是很常見的思路。

  然而,袁軍將士期待的眼神才剛剛流露出沒幾秒。

  然後,鬥艦上的弓弩手,甚至能直接瞄準了點名,把被拍住的船上的敵兵一一射殺。實在條件優越,適合跳幫衝殺的,關羽麾下步卒也不吝頂著盾衝過去砍殺一番。

  漢軍立刻又拿出了新的應對招數,有條不紊地搶險,卻很快給袁軍當頭潑了一盆涼水。

  只要確認敵船的人數、高度不如己方鬥艦,關羽就直挺挺衝過去,然後一跳板扎住對方不讓跑,再讓己方刀盾兵衝過去砍殺——當年羅馬就靠這招幹掉了迦太基艦隊。

  尤其鉤在船舷上的那幾個燕尾炬,有幾個還非常刁鑽地鉤在了水線以上不遠處,船上的士兵靠手足根本夠不到,沒法把火把推進江水裡。

  “嘎噠——”

  他讓工匠加急在火把尾部釘進去一根分叉的長釘、再把分叉敲彎打磨成鉤子。

  雙方都是大船,打起來各有死傷,甘寧等人仗著指揮精妙、擅長水戰,憑硬素質才略佔上風。

  二來麼拍杆需要的艦船噸位也比較大,目前五百人級的鬥艦強行上有點頭重腳輕。

  當然,諸葛瑾最初產生這種大膽聯想的時候,他也不敢確定,但這種事情很容易做科學實驗的嘛。

  走舸隊上一個個屯長、隊率級別的基層軍官,聲嘶力竭地鼓舞著士氣,一個划槳手倒下就吩咐另一個戰友頂上,唯恐走舸失去速度、更容易被瞄準。

  袁軍小船不管不顧地自行掉頭往上游撤退,奪路而逃。

  幾個有見識的袁軍軍官頓時就絕望了,眼睜睜近距離看著這一切,直接懷疑人生了。

  諸葛瑾內核畢竟是個現代人,他治軍當然要從最擅長、最適合他發揮、提升空間最大的角度抓手了。

  陸軍抓醫療衛生,水軍抓損管修理,這是什麼時代都錯不了的提升戰鬥力不二法門。

  他甚至還不顧戰鬥依然激烈,親自跑回船上防護最嚴密的那個船艙,詢問了在艙裡喝茶督戰的諸葛瑾這個問題。他手上還拿了一個剛剛熄滅了火焰的燕尾炬樣本,雙手呈遞給諸葛瑾查看。

  劉勳軍的艨艟被鐵錐跳板扎到、雖然並不會損及結構,但艨艟每艘只有不到一百名士兵。被三五百人的鬥艦扎住,一邊居高臨下放箭攢射、削弱後再跳船衝殺,那幾乎是次次都能形成以多打少的碾壓。

  隨著關羽的加入,袁軍的崩潰逐漸開始滾雪球。

  抗傷害、輸出、奶,這三個角色,顯然奶是最適合現代人發揮、而古人又最忽視的,那就先加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