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作品

第114章 袁曹開戰的導火索


                 劉備問策,先道後術。

  這也是他做人的一個特點吧。

  漢末有相當一部分諸侯,問策的時候是隻問術不問道的。只要利益夠大、風險夠小,就能直接上,沒什麼道德顧慮。

  好在諸葛亮和魯肅都屬於道術兼修型的人才,無論問道問術都能對答如流。

  於是諸葛亮立刻拿出他來之前,就跟大哥討論好的方略,逐次解說道:

  “要讓袁術中計、並且逼得曹操不得不應戰,確實不易,但也是可以解決的,只是需要多管齊下。

  首先,便是此前所言,進一步強化我軍對江淮水道的封鎖,讓袁軍糧儘自退。不過紀靈在盱眙前沿肯定還有存糧,所以可能還要個把月才能徹底見效,非一朝一夕之功。

  其次,便是要動用將軍在呂布處的伏子陳元龍,讓他冒險攛掇呂布再次向袁術暗示:只要袁術還與我軍交戰,他就會坐觀成敗,但若是袁術改弦更張去進攻曹操,他絕對立刻出兵助戰。這對於袁術的決策,起碼又能有三四成影響。

  最後,便是要設法不和談而取信於袁術,讓袁術相信我們不會追擊,不會在他跟曹操激戰正酣時,背後捅刀子——其實袁術眼下不敢再得罪更多諸侯,有相當一部分考量,是因為騎虎難下,覺得已經得罪了我們,若是再跟曹操陷入激戰,怕我們會重新夾攻。”

  諸葛亮娓娓道來,劉備也聽得很仔細,一邊聽一邊在心中盤算。

  隨著一切細節敲定,劉備很快把上述任務拆分成三個部分,分別交由諸葛亮、魯肅,以及還潛伏在敵營內的陳登完成。

  諸葛亮這次的措辭倒是很慎重、謙虛:“這第三條具體如何施為,可以有很多辦法,還需諸公群策群力,亮與家兄只是想到了其中一點,就先說出來拋磚引玉——但並不是沒有別的選擇了。”

  而且諸葛瑾也沒指望這一招就有用,那只是個輔助,要配合前兩招一起用。

  反正諸葛亮對廣陵郡的內政種田事務原本就很瞭解,治鹽鹼地和擴建運河、修閘門,之前就是由他總攬全局。現在從修河治水挪到造船、航運,跨度也不算大,很多原有經驗也能繼續用上。

  劉備大驚:“劉表……景升兄也是漢室宗親,大漢忠臣。我們是為了匡扶漢室,怎能假想他們將來也會成為敵人?”

  戰略欺騙原來還能這麼用的麼?還真是天馬行空,見人之所未見。

  他不由衷心嘆道:“子敬兄奇正相合,此論甚善,亮聞教矣。”